第三章:初登书堂承师泽,
人之至境即书境(书乐)
小学三年级,我与书法结缘,中学六年,课业繁重,寒暑两假,忙里操觚。短则四五天,长则半个月,每次一二小时,临习时间短,又无师指导,自娱自乐,只知笔墨有趣,不知书法为何。
到高中毕业,我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书学习,完全靠兴趣坚持,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笔墨神韵的崇拜,平生只此一事,可以自矜持志不易。
也许是天意,我拼尽全力想考一个重点大学,五年一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终成黄粱一梦。冥冥中被调剂到的学校,却是一个重视书法教育的大学,区区一个二流学校,居然开设了书法研究所,欧阳中石题匾。院长郜老师,德艺双馨,擅长郭体,被誉为“安徽郭体第一”。我在大学的书法教育,多受益于郜老师。大二时我选修了他的“行书创作与欣赏”课,尽管我不是很赞同他的教学观点:以行书入手。但是他教学很开通很自由,只要你认真练字,即使不是他的字也没关系,只要期末交一幅他的作品的临作即可。他不仅教学宽容开放,为人也随和可亲,平易近人。
一件小事,常常让我感动。我曾向他求过一幅字,内容是我写的打油诗,送毕业的学长,请他用书法写好。后来给我时,我的电话没接通,他又打到了宿舍电话。回到宿舍,舍友都嚷嚷说郜老师给我打了2个电话,等我充电开机后,短信显示郜老师已拨打我手机3次,最后还是他将字装在大信封里,托同学带给了我。这件小事,一直感动着我,感动于一个堂堂大学副校长,教授,殷殷的给一个介介无名的学生送字,感动于一个谆谆长者对一个渴学好求的晚生的厚爱,这份情谊,这种作风,这般教诲,我终生铭感五内。我当晚感愧交心,用稚拙的古白文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他:
《谢师书呈郜老师》
弟子拜上:
去年入学,偶瞻吾师翰墨,心仪殷殷,胸怀慕蔺,当此之时,吾窃已忝列师门私淑弟子。今而有幸,得沐吾师教泽,春风沾溉,夏雨化润,垂爱之诚,宛登龙门,幸矣吾已然为师门嫡授。
良友毕业,将送南浦,赆仪菲薄,不堪献芹,故冒昧借美吾师翰墨,以厚别情。吾师赞襄美意,玉人好事,诚哉此德!
余惶恐之极,拙呈劣作,不意吾师诺言挥毫,诚赐郢斫,使诗意书情,两相昭彰。感此真诚,涕泗纵横。
须臾书成,值吾不在,吾师三通电话,两问吾踪,又密封嘱人相送,其惠爱晚学,礼下后进之情,感撼鄙心,令有温温难言之暖。接即此书,吾默然泣下,劳辱师恩,实不安也。
余生也幸,得染德光,以濡教泽,感慨系之,唯以卑卑无力之言聊表诚谢。
师德之厚,师教之宽,足以垂教!
伏唯再拜,弟子恭呈。
我呈送给郜老师,他读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说:“真让中文系的汗颜!”这句话虽然多有谬赏,但对我却是莫大的鼓励。直到现在,甚至一生,都不敢轻慢学问。
大学四年,我系统学习篆、隶、楷、行、草,基本上掌握了基本技法,专门临过相应碑帖,参加过学校书法比赛,获得过证书。我买的书里,有五分之一是字帖,我借读的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书法理论的,而且我读古典文学、诗词,加强字外功夫,提升书卷气。跟郜老师学习临摹方法、创作形式、章法技巧、鉴别赏析,尝试自己创作、欣赏。如果说中学以前的书法学习是不自觉的,那么大学书法学习便是一种刻意的自觉,我越来越羡慕那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潇洒,向往那种喜怒爱恨一寓于书的境界,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具备兴来大豁胸襟气的笔力。
从功利主义讲,习书有很多好处,最大的益处便是延年益寿。自古书坛多寿星。有“书画人长寿”,“寿从笔端来”的说法。虞世南活了81岁,欧阳询85岁,柳公权88岁,颜真卿79岁,文征明90岁,董其昌87岁,朱耷79岁;近现代长寿的书画家更是不乏其人,书坛有“南仙北佛”的苏局仙、孙墨佛均达百龄。苏局仙102岁时,有人问养生之道,苏局仙淡然一笑:“唯书法而已”。他说,“书法也是一种运动,写字要运动手,腕,臂,这样可以舒筋活血,只有呼吸配合,才能一身之力到毫端”。百岁老人孙墨佛说:“我的长寿之道就是写字,以书养性”,他说“每天写上两个小时的字,令人心旷神怡,久而久之,身心受到了良好的调整和锻炼,自然就能保持健康了”。以此观之,即使为自己的健康,持续不断的练书也不吃亏,更何况习书乃是一种修身养性,达性悟道的大艺术!
习书如吃饭,不习会饿瘦。所以总想给自己订一个习书日课,像每天早起刷牙洗脸的习惯一样坚持下去,直到人书俱亡的那一天。这是一个良愿,也是一种美好的希冀,更是一种生命的嘱托。
习书的最高境界,不激不厉,风规自元。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人书合一之时,大概,书道即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