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家长说:维垣教育的理念很先进,我们也很认可,但是我们没有杨老师那么博学、没有那么强的学习能力,可能无法很好地学习吧?
我们家长所经历的家庭或学校的教育模式,容易让自己的意识受限,所以,思维模式和观念确实一下子难以有较大的变革。
可能我们家长会普遍认为:如果要给孩子一碗水,老师或者家长必须要有一大桶水,才有能力去教孩子。是这样吗?
这样的话,可能我们自己还没弄明白,而孩子已经长大了,就会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
而真正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到底要怎么做才是点火呢?关于这个,维垣是这么做的:
1、维垣课程是孩子自发建构思维的过程
比如正典课程有这样一道作业题:什么是文明?
有一位妈妈看到这道题,想跟孩子讨论讨论,再让孩子回答,但是孩子说“不用,我知道怎么做。”,于是自己进房间,把门关上,完成了。他的回答是:
文明,要具备这几个条件:
第一,国家要有规矩
第二,国内没有杀戮
第三,国家要富裕
可能很多家长都无法想到这样的答案吧?
因为,常见的回答是这样:不随地吐痰、不扔纸屑果皮、上下车要自觉排队等行为规范……所以,请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高估了我们自己。
如果家长参与太多,反而会破坏这个构建,那么,孩子得出的认知或心得其实是我们家长的认知,而不是孩子自己的。
2、维垣课程不需要家长先学会再指导孩子
只要家长跟上杨老师的教育理念,提供合适的资源给孩子学习就可以了。
然后,杨老师会根据孩子作业的反馈,或太太客厅里自组织活动的反馈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最新发展区,再指导家长给孩子其他的拓展学习。
二、维垣属于贵族精英教育,我们无产阶级对接不上怎么办?
父母是怎样的阶层,暂时无法一下子改变,但人都有向上发展的期望。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天真活泼、可爱聪明的,如果从小就让孩子接受贵族精英教育的熏陶,那么孩子长大后突破原有阶层的机会是不是大很多呢?
好比我们在一个黑暗的密闭房子里,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寻找着哪里可以打开一扇窗;在正典家长心中,维垣就如那扇窗。
根据历史经验,培养一个贵族,可能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我们虽然不是贵族的后代,但是只要有愿望,就可以成为拓荒者的祖先。
三、《左传》,很多高学历的老师和家长都没学过,我们自己都不懂,真不知从何下手,那孩子能学得好吗?
1、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早些加入维垣的家长,也有同样的困惑。刚开始时,打开《左传》,感觉简直是天书,也不太相信5岁多的孩子能学的比我们好。但是,有一次带娃去朋友家玩,孩子竟然跟一些小朋友玩起了“会盟”的游戏,这个模仿就来自于《左传》。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难易之分,只关注是否“有趣”?如果有趣,我们认为难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也许挺好玩。
我们家长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去想问题,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曾经的经历就是这样:老师把自己学会的东西交给学生,学生理解、练习、考试,已成为知识的固定灌输模式了。
而正典教育,花了很大力气打造了家长课堂,和在线交流答疑,帮助家长不断改变对“学习”的认知、逐步打破传统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因为家长的认知,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天花板。正典课程从不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孩子体验。
2、维垣课程的学习,与别的课程差别很大,因为知识学习可能只占1/3,而还有2/3则是情感传递和思维模式的建构。
(1)比如《左传》里有一段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的记录,孩子们在熟悉文本后,自发找各种道具,制作春秋的衣服,写剧本台词,开始表演了,表演过程的拍摄和后期剪辑也由孩子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家长并没有参与,放手给足空间,孩子的表现就远远超出想象。
这样的学习,没有任何说教,只有活生生的历史场景体验。在未来的生活中,孩子如果遇到困难,就很可能会想起重耳流亡这个经历,从而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
(2)还有,4岁到6岁的孩子,学习《左传》的效果,也令人惊讶。比如,“会盟”的流程,这两个小朋友表演了出来,之后她们在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时,四岁半的娃很形象的用红笔表示把牛耳朵割下来出血的场景,歃血为盟时把血摸到嘴巴上也用红笔标出来了。
四、我们家长也没读过犹太文化,这个适合孩子学习吗?
杨老师强烈推荐我们带娃学习犹太文化《旧约》,因为若没有读懂这个,可能西方的习俗、法律、政治都不可能理解,即便往后出国留学、定居他国,也终究只是边缘人,无法融入当地群体;如果看电影大片,也只能看个皮毛和热闹,因为这个距离是精神内核的不通。
比如前几年很火的《哈利波特》里面有很多元素都来犹太文化。
孩子学习英文儿童版的犹太文化,既学习了人文,也学习了英语,而且这个学习过程时很开心的。比如下面这个,是一个四岁多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画的:上帝第三天和第四天创造的东西,包括太阳、月亮、星星、陆地、树、水…
孩子画一遍之后,轻松把单词记住了,因为这个是理解和输出的过程——这就是玩中学。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听相关的故事,每个故事的结尾,孩子总能听到一句“上帝爱你,我也爱你”,孩子也会在睡前和妈妈说:“上帝爱你,我也爱你”。听到孩子这样表达爱,是不是感觉很美好?
此外,顺便提一下,我们学习犹太文化,主旨在学术范围探讨,不涉及宗教神学领域,是一种暂时戴上他们的眼镜看世界的体验,尝试另一种视角。
附:维垣孩子的作业是这样的…
【小作业1】人为什么有工作?
【小作业2】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