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面具(Persona)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即一种本真、原始的模型。人格面具(Persona)一词源于希腊文,原始意义是指演员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角色时所戴的面具,其后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 archetype)。从众求同,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原始心态。”
——荣格,精神分析理论
“十一假期游客好多,爬山老挤了。”
——主角语
一、火山
人总是需要戴各种面具。这些面具,也许有些迫不得已,但常见的情况是,它们是必要的工具。据说古人为了免去互相寒暄的麻烦,在偶遇时,会用折扇挡脸。也许很多面具恰恰就是为了省事。只不过这个“折扇”是无形的。
我们用平庸的习惯,隐藏了真实自我。那么它何时能呈现呢?大概是各种方式的“独处”吧。
“你信吗,这是一座火山。”李宇辰笑着说,嚼着薄荷糖。
他又想,也许所有安静的山,从前都会是火山。
一行人拿着登山杖,爬过一个个阶梯。每个都背着庞大的登山包,偶尔穿过衣着简单的游客。然而他们仿佛习以为常,十几人像一队恬然自得快速移动的法式蜗牛。一边走,一边偶尔驻足品赏风光。
“咋可能。火山不长这样。”旁边戴深灰毛线帽的男子瞥了他一眼,又看了看远处的层峦叠嶂。
“哈哈,我觉得挺像。”
户外徒步登山这个爱好,持续大概也有四年了。毕业后,李宇辰进入了当地比较大的互联网企业,做一个web3、js程序员。目前定档3.5级,即便近几年降低了些,收入也算同龄人中等偏上。哥们说web程序员好,他就说啥好的,顶多能爬点资源。但至少现在还没房贷,吃喝还算随意。
李宇辰喜欢哲学,总是爱思辩什么。回顾以往校园职场之类的,总是比较循规蹈矩。也许是出于某种突破,他想走向大自然。
他感到一种饥饿从逐渐积累的腹部脂肪中隆起,他贪婪一种自由、洒脱的外在表象。
就从那时起,李宇辰找到了当地一个叫「巡光」的户外徒步旅行所。顺便某瓣上认识了几个“旅行搭子”。虽然性格不同,但大多是喜爱自然、随性散漫的性格,也算同类。至少跟他项目经理“光头张”截然相反。
李宇辰收起调侃的笑。“是快下雨了吧。”
“好像是。”毛线帽男子推推眼镜,“不过不会下大吧。”
李宇辰抬头看,黄昏光线下,乌云浓出了便利店三块五的拿铁牛奶的色泽。皱皱眉,“但愿。”
“话说,最近来的俩妹子咋样。不错吧。”毛线帽男(摘下毛线帽后又名张石)带着些意味深长的笑。
“还凑合吧,不好不坏。”
“行了吧,灰衣服那个条顺啊!看你也是准备下手了。”
李宇辰「嘁」了一声,拍他一下。又敲出几颗薄荷糖,递给张石几个,自己也放嘴里含起来。
不一会,一行人已经到了离山顶一百米的驻扎点。这里的挑山工也明显年轻了很多。
看似枯老的大树上,其实已经开始凝结了点点的露珠。树上、栅栏上挂满了红绳和同心锁。
李宇辰很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弄这种东西。难道就跟婚姻一样,别人做了自己就得做?
他搞不懂这种心理哪来的。难道是迟来的叛逆期吗,偏偏不想做别人都做的。是想证明自己的不同吗。抑或是,想遮掩自己从不曾与谁深度缔结过的事实?
总之无关紧要,他尽力让自己把这些东西视作无情感的景色。
至于那两个女生。不得不说,也是山上灰色山石中的一抹亮色。美貌女子也总是旅途中的景色。然而看看罢了。
李宇辰打量了下灰外套女子发际的那缕蓝色漂染,还有手腕的金属手链,猜想可能不是同类,话题还是难找。适合的总是最好。
即便她仿佛带着某种吸引力。然而理性来说……
他扯了扯拉链。风变得更冷,衣服显得单薄了。
二、满客
「哐」——天空一道惊雷劈过。不一会,落下淅沥沥的雨点来。
“看吧,等会还会下大。”李宇辰努嘴。
众人已经换上了各色的雨衣。雨衣飘来飘去,像是草地、广场上出现很多史莱姆。
领队走到了草地中央,吸了一口气,腰间小蜜蜂嗡嗡响起来“大家到这边来,有点事情!”
众人聚在一起。
“不好意思,朋友们。大家知道山中天气变化急。天气预报不一定准,雨说大就大。咱们还是按以前,尽快分组找地方住宿。明天再出发山顶。现在我们去客栈。”
众人冒着雨,向垂直登山方向的山路进发。前方较平坦处有点点灯火。
或许,是暗中的吸引力应验了,他跟新来的女生分到了一组。去北侧的雨梦谣客栈。
宇辰跟她距离更近了。她只知道这女生叫张梦涵。她穿着灰色的厚外套,短发,戴黑框眼镜。看起来倒是颇有青春的感觉。
这一组要分配住宿了。原则上男女分开。然而旅馆房屋已经告急。加上骤雨狂风忽至,帐篷也会被吹翻。很多背包的旅行客早已拥堵在旅馆门口。
这一组的领队提前给旅馆打了电话,当时房间勉强够。然而山上旅馆不接受免费预定,预定金额又太昂贵。匆忙赶到时,房间已经只剩六个。
旅馆并没有大厅,所有游客都在门前广场上,在风雨中被打湿成一团。衣服飘摇,像被雨水拍打着的水草丛。
“那咱们得挤一挤,没办法了。”跟旅店经理聊完回来后,女领队扯着嗓子对几人略带尴尬地说,“实在是没房间,赶上下雨了。这房间也是看咱老客户给留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