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考教师资格证时,我们必须通过的一门科目就是《心理学》,具体该学科到底具体讲了哪些内容,已经不能一一记起,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是,当时在自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相反还让我觉得很有趣。
再次捧起关于心理学类的书籍已经是十年后了。
这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儒德教授主编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让我觉得作为教师了解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原理是那么的重要。
在我们的教学之中,为什么你所上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为什么不可以反复地表扬一个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平时小考考得不错,但在大考中却考砸了?⋯⋯
这些问题我们都会碰到,可你知道这些现象背后蕴藏的心理原理吗?
这本书并不是如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的枯燥乏味,它在每一个心理效应之中呈现了经典的实验、故事或者问题情境,激活了我们先前的知识经验,唤起我们探究的欲望,而且在正文中间还加了一些标题,让我们读起来更加轻松,更有助于我们理解。
读完这本书,收获颇丰。
第一,它让我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去面对平时的教育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而作为学生的老师如果仅仅凭借着自己的喜欢去看待学生,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学生有可能因为我们对心理知识的缺失或是我们教育行为的不当,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们还记得三毛的那位数学老师吗?当她怀疑拒不承认自己是偷看而取得100分时,老师气极了,拿着沾满墨汁的毛笔当着学生的面,在她的脸上画上两个圈时,三毛的心里从此落下了阴影,甚至当时她想到过自杀。这位老师,您在当时想过三毛的感受吗?当您从三毛的口中得知测验所取得的满分是她自己死记硬背来的时,您是否冷静的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方法呢?您将她拉到讲台前时,是否想过这种行为不合适呢?如果您懂得一些心理学,如果您是一位好老师的话,您肯定不会当着学生们的面侮辱三毛了,对吗?
这样的例子不是偶然,特级教师长辫子老师在她的一篇文章里曾谈到她为什么要当老师时则说,当时他的数学老师的偏见,让她想当一名一视同仁,爱心满怀的好老师。
回忆自己执教的十余年,虽然自己喜欢于学生相处,但一些调皮的孩子却让自己有时候也会严厉地批评孩子,也曾对那些有偷窃行为的孩子联合他们的父母进行教育,也曾因孩子学习不用功对他们严加管教⋯⋯
现在当我回想起这些事情时,不知道自己曾经的教育行为是否给他们带来伤害。
到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有可能在我们生气时,无心的一句话,有可能会让学生记住一辈子,有可能我们的一个动作,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并将它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之中那么,将会有助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名人效应,告诉我们家长、学生都具有对名人的崇拜心理,对名人的言行也会不加思考地选择相信。给我们的启示:要加快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延迟满足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班级时,如果采用一尘不变的奖励机制不但不会激励学生,还可能使学生的"胃口"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给我们的启示:要善于采取不同表扬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酸葡萄与跳柠檬心理,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对我们教师来说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其二,当我们在教育教育之中遇到问题时,教会了我们关系中态度去思考,去面对。很多老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现在的父母对教师缺少最起码的尊重,随着网络的普及,家长会将教师一些不好的行为曝光,所以,当好一位人民教师并不容易。这也对从事一线的我们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用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而不应当仅凭我们满腔无知的热情。
作为教师,只有我们更加合理、客观并运用心理效应,才会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今后的教学。相信你读了这本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还等什么,读读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