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骏崽出去买东西,他在母婴店看上了一个玩具,小家伙机灵得很看了看我,知道我不肯买,于是对我展开了攻势。
“妈妈,你看它会动诶,还会走呢,我好喜欢它。”
“你家里的恐龙太多了,不许买”
“可是家里的恐龙又不会动”
“你看到一个要一个,下次看到大恐龙是不是又想买啊!而且,你买了这个,家里的恐龙会伤心的,再说,你每次都乱丢,到时候又搞丢了”
“不会的,我买完这个就不买了,我会好好保护好它的。”
“妈妈的钱用完了”
“你不会回家拿啊,我现在没长大就要买,等我长大了我就不买了!”
最终我败下阵来,给他买了,但是我也很高兴,他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一哭二闹三打滚,而是用他的小道理说服了我!
相信这样的场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买吧-家里玩具堆成山,不买-孩子哭闹挂不住面子,肯定有完美处理好的,但大部分的结局要么男女混合双打,要么妥协购买。
几年前接触过一个女孩印象深刻,被她妈左右开弓,一个巴掌下去鼻血都出来了,怎么劝都熄不灭她的怒火,一问才知道,孩子在超市看上玩具,妈妈不愿意买,好家伙十八般武艺轮着来,地上打滚,大声哭闹,甚至把超市的货架给推了,母亲当下挂不住面,买了玩具,走到我家旁边看到藤条抑制不住开始爆发,我第一次看下这么重手的母亲,不经有点吓到,也庆幸自己在这方面的原则性。
哭闹着要父母买玩具的孩子,一般是在3岁到7、8岁之间,也就是在幼儿园到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期间,此阶段的孩子称为幼儿期.此阶段的孩子身体的发育已有很大的进步,能很好的行走与跑跳,双手能较灵活的操纵物体,也能进行语言交流.由于这些能力,孩子就迫切的希望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但他们又不能真正进入社会,于是游戏的出现弥补了孩子的心理诉求.
游戏,自然少不了玩具,因此家长给孩子买些玩具是应该的,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家长都能意识到这点,都乐意给孩子买玩具,但现在,父母们苦恼的是玩具太多,有的孩子家里玩具多得几乎成了负担.可是,孩子们还是不停地对父母说:“妈妈给我买玩具.”不买的话,孩子在公共场合,他可不管面子不面子,放声大哭,恨不得告诉所有的人:“我的爸妈不爱我,不给我买玩具”.但是家长好面子啊,当着商场那么多人面,脸自然拉不下来,家长的问题来了.
哭是幼儿期孩子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孩子对付家长的一种有效的“伎俩”.面对这样的局面,家长不要怪孩子不懂事,也不要施之暴力,因为这一切都是家长间接教给孩子的,告诉孩子这种对付自己的“伎俩”,其实是家长自身在教育子女时存在的错误导致的.
当孩子在某一次要求家长为他买某个东西的时候,假如家长不给买,孩子自然不高兴了,哭了,这时候哭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一种不满不高兴的情绪表达.但这时候家长可能方法不对,为了哄孩子不哭,给他买了他要的东西,孩子破涕而笑.这样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发现哭这一招挺管用的,一哭家长准给买,哭能带来更多的玩具啊,或者是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候孩子的哭和家长的行为就够成了正强化现象的发生.虽然孩子还小,不可能有这么高超的手段,这些是孩子的一种间接学习方式,是一种连孩子自己都感受不到自己在采用这种“伎俩”的学习.
1、原则问题不能退让
如果孩子无理取闹,提出不切实际的购买要求,爸爸妈妈要坚决地拒绝他.只要坚持住了第一次,以后坚持起来,就会更容易.这种方法背后蕴涵的是负强化的原理的应用.当孩子无理索要时又采用哭闹的“伎俩”时,家长如果能够做到坚决说“不”,意味着告诉孩子你哭闹的方法不再有效了,孩子也发现哭闹不能再换来他想要的东西,慢慢的这个毛病也就改了.
改掉孩子的不好习惯,最好是在家里,毕竟在公共场合,家长拉不下面子,很难对孩子说“不”,所以家长可以有意的在家里尝试做下.
2、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既要培养孩子的智商的发展,动手的能力等,也要培养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能力,学会彼此沟通,学会合作,这样孩子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的也快,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全发展.
与此同时,动员孩子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孩子平时不在意的玩具,在别的小朋友眼里常常是“宝贝”,看到别人玩得开心,或者玩出了新花样,孩子可能会发现旧玩具的新价值.同时,有了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不觉得孤单,也会减少对玩具的依赖.爸爸妈妈也要多和孩子玩,使孩子觉得生活丰富充实,不再过多地依赖玩具.
我们不能拒绝孩子,有时是因为我们自己受不了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玩具的可怜样子,更多情况下可能是当孩子哭闹时,在围观的人审视自己的眼光下觉得很尴尬,只好答应孩子.其实,孩子对这类情景的适应也许比我们想像的好.而最适应不了的,也许恰好是我们自己.
我是滨兴,每天和您分享我的育儿小感悟,如果您有需要,可以加我微信305192323共同探讨!
把爱分享出去,把幸福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