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我们看了一眼就想继续看下去,除了为作者点赞之外,又会感叹道:“明明可以几句话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偏偏用一本书来讲。”对,这就是我们总是感到疑惑的地方。试图将书中不痛不痒的部分内容删除,却发现没有那部分,小说总是读起来有点像缺胳膊少腿似的不过瘾。
最近读刘墉先生的《萤窗小语》,最早的时候我翻开这本书读的第一篇文章《人的一辈子》,我觉得他一个中年人写这样的文章不足为奇。因为习惯了生活的柴米油盐,经历了养家糊口,心被磨去了菱角,事业有成,孩子已过了叛逆期不必操劳了,自然安于现状,他这样的人站着说话自然无法考虑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奋斗爬坡的路上是否腰疼。但是,因为他儿子刘轩的一篇文章《看刘墉的智慧:鼓励孩子考零分》又让我对刘墉的文章重拾好奇,便重新拿起这本《萤窗小语》。有人说,一本书第一遍看了,再看会更有收获。但是我这仅仅二次拿起这本书,第一次看(《人这一辈子》除外),内心都特别兴奋。
《萤窗小语》,它不是一本直白的鸡汤文,而是像一位老者在讲故事,那么短小,但是精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向我们讲述人生的道理。
譬如:劝学时的《分期付款》,他说,没有分期付款之前,我们觉得买不起房,等分期付款出现之后,我们觉得付了首付之后的按揭,买房子之后我们倍感轻松了。但是,对于读书,买得起奢侈品时我们却觉得买书贵,买得起书时觉得读书时间不够,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读书呢?书也是可以分期读。要知道,读书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丫,它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它能武装我们的头脑,它能拓宽我们的眼界。
譬如:朋友,刘墉先生说,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老墨宜用旧纸,好墨当用佳砚,嫩墨适用新笔”。我总是认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哪怕两个朋友性格截然不同,一定有一个人内心渴望成为对方的样子。
譬如:父母,“他们的功用都一样,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他们都是默默的,卧在潺潺的流水之上。”这让我想起筷子兄弟唱《父亲》、杨洋流泪唱《父子》、《妈妈吻》、《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节就要到了,礼物准备好了吗?)
《萤窗小语》用常见的例子说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生活实例,为什么我们不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呢?如果领悟到了,读一遍你就会产生认同感,像重逢旧友般亲切;如果没有领悟到,那么多读几遍,你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