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用的东西,做工精细讲究,也很实用。像前叉子,一块四尺长一尺半宽的白粗布,两头有俩见方的兜。北方的男人们,赶集串门都用它,走着将其往肩上一搭,前后装东西,不影响走路,腾出两只手还能干别的。骑车时将它放搭在自行车后坐上,左右装东西,不用绳捆,自行车还不跑偏。不装东西随手一卷插在腰上,即结实耐用方便。
东西虽小,解决日常生活中大问题,不得不佩服人们的聪明才智!风箱在过去的农村很普遍,几乎家家都离不开它,它和锅台连在一起,由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和拉手组成,拉杆上勒着鸡毛,前后各有一个小方洞,一个进气一个出气,咕哒咕哒给灶火堂吹风,灶堂里的干柴经风箱一吹,柴火熊熊燃烧。每到做饭时,各屋里就响起咕哒咕哒的风箱声,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农村交响曲。有一个谚语:耗子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饰盒是3――4层的大红油漆木盒,我奶奶就有一个,据说还是老奶奶留下来的,大红的油漆锃光瓦亮,能照见人影,小时候经常趁着没人,趴在她跟前看里面的自己,怎么看都是模糊的。还没看清楚就听奶奶一声:小兔仔子,干什么的?吓得一激灵,赶紧出溜下躺柜,撒腿就跑,晚了就要挨一鸡翎毯子。因为插鸡翎毯子的一对大花瓶就挨着饰盒,奶奶经常顺手抄起来手握鸡翎部分,用藤子棍打人,如果跑得慢,挨上一棍子,当时就起一道捋春,疼好几天才好。小孩们都知道它的厉害,有谁不跑呢?
饰盒平时放在躺柜上,谁家有个娶媳妇、聘闺女、瞧满月的就借去用。用完了给剩几个花饽饽,送回来,奶奶就靠它解馋打牙禁。半个村子就我们家的最好看,人们用着很有面子,大红的饰盒,里面装各式各样的栩栩如生的花饽饽,外面用大红四方棉布包上,放在铺着花褥子的大车上,一路风风光光。
躺柜有三阶两阶的,一般是姑娘出嫁时娘家的陪送,春树做的比较多,木纹好看,木质细腻,大红的躺柜,非常能放东西,被子棉衣都放在此。上面放着茶盘茶壶,饰盒、针线簿落,即实用又好看。
迎门柜――即对门的柜子,迎门柜上正中是一面大镜子,镜子的两边对称放的是一对插鸡翎掸子的大花瓶,梳头盒放在镜子的前面,一条大土炕占了屋子一半的地方。
冬暖夏凉的大土炕,孩子小的时候,能睡一家子,炕沿上一溜小脑袋,家长也不叫名,数人头,数对了就插门睡觉,少了就得赶紧出去满大街的找。夏天一张高粱席,铺满一条大炕,三伏天躺在上面不出汗。三九天烧柴火做饭,连带着烧了炕,整条炕都是热的,并且,越睡越热,比电热毯可强多了,起码它安全。
白天,一张四方的炕桌放在炕中央,大家盘腿而坐,吃着大葱抹酱的窝窝头,喝着马勺盛的棒面粥,唠着家常话,多么温馨的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