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人人都是创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安身立命,很多人也正享受创作和表达时代的红利。
如果有什么对于创作者来说最可怕,那一定是——没有灵感,找不到创作对象,不知道说什么。
如果要问有没有万能钥匙,我发现,对于创作者,唯一重要的能力可能是——提问。
为什么?
2.从立志做好表达和输出开始,过程中频繁被一个问题卡住——很多创作者也尝尝表达自己也正遭遇同样的困境——常常不知道说什么好,常常做不到持续输出。
但是那些持续高产,坚持多年的人,他们怎么做到的?
我观察了很多我认为厉害的创作者,比如刘润、罗胖、连岳、古典、李笑来,都有一个法宝,他们输出和表达的起点,都是——提问。
比如早上刚刚宣布“10年期满,正是告别《罗胖60秒》的罗振宇老师,从第一天准时6:30发布刚刚好60秒的语音到现在整整3652天。
10年是什么概念?如果一个人7年完成一次身体全部细胞的完全代谢,成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全新自己,7年是一辈子。
在罗胖10年如一日的1个半辈子里,我最好奇的不是罗胖怎么坚持每天六点半早起?怎么做到录制内容刚刚好60秒?我最想知道的是他怎么能够源源不断产出3652天的?
3.每天追更罗胖的语音、刘润的文章、连岳的问答,很多持续创作者的内容,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结构:
一个现象/观点/事件引发的问题-拆解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核心关键词-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可以说,好的创作起点都是提问,为什么?
问题是知识的开关,是创造力的起点。人类遇到了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创造动力就会激发了,然后通过总结知识就被生产出来了。
世界本身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挑战构成的。提问就是在人为地触发我们创作和知识积累的开关。
4.不过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如何持续提出好问题?
作家周晓枫有一段话,她说,“你所获得的知识,是帮助你继续保持无知地寻找解困方案的能力。”
仔细想想,这正是构成提问的闭环:我每知道一点新东西,解决了一个老难题,与此同时一定是心中泛起了更多的问题,意识到了自己更多的盲区。
越提问越激发探索,越有强烈的无知感,越能提出问题,越能激发持续创作,这也应该就是持续创作者的常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