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Y.
宝带东路算的上是吴中区主城区里的一条主道,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每天都来来往往着许多车辆。曾经就读的高中就在这里,却没有一丝现代化的痕迹。白加灰的墙漆,本来就不大的校园,因此显得更加陈旧。
说起来,苏苑和月浜街才是般配。出了校门,十字路口转个弯就进了月浜街。月浜街不似宝带东路那样繁华,路面也窄了一半,两边栽种的香樟又大又密。路两旁是老式的单元楼,一楼都租做了各式各样的小店铺。当年读书的时候,大家伙都扎堆去月浜街上的小饭馆,东吴面馆便是我和同桌常去的店之一。
沿着月浜街的林荫一路向里走,就到了东吴面馆。两门面宽的店,摆了六七张方桌,也还是宽敞。门头上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东吴面馆”几个大字,却被路边的大香樟遮盖了大半,但这丝毫不影响老字号的招牌,每天还是有络绎不绝的人到店里吃上一碗面。
高中三年浑浑噩噩地过来,每天都像机器人一样,重复着一样课表,听着任课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巴拉。枯燥乏味的生活,中饭和晚饭成了每天唯一的期待。
到了饭点,一大群饿鬼被放了出来,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加紧了步伐,生怕晚了店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偶尔也有走运的时候,第二第三个就点完了餐,悠哉悠哉地坐等面来。但通常情况下,去的时候柜台前已经排了七八个人的长队。一眼望去,竟然还有同班同学。说说笑笑,很快就到自己了。
“素交面一份”“哎好嘞”。
一碗面端了上来,隐隐约约还腾着热气。白的是面,绿的是葱,泛棕的是红汤,面香味和着热气扑面而来。根根分明的面条,吸进去,咬起来也很有嚼劲。再喝口鲜美的汤,口舌滋润,全身舒爽。
一碗面总要捞尽了所有的细碎面条,才肯放下筷子。看着剩下的汤,一圈一圈地泛着油光,忍不住又端起来喝了个净。碗已经光白溜净了,摸摸肚子,才觉得半饱。
东吴面馆的常客有那么几个,最初也是不相识,一来二去就熟了面孔。每次在店里相遇,也会点头问好,会心一笑,哎你也来了。
当时每一周的生活费150左右,偶尔小资一下,日子就紧巴巴的了,东吴面馆5元一份的光面就成了最佳的选择。每吃光面,桌上那瓶“东吴面馆专用醋”就派上了用场。在热腾腾地面里浇上一点醋,淡淡的醋香直往鼻子里蹿,面条也变得更加筋道。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面和醋的搭配。
在苏苑的三年,除了食堂,去的最勤的就是月浜街上的东吴面馆,百吃不厌的是他家的各式苏式汤面,那是陪伴了我整整三年的味道。
再后来毕了业,来到浙江读书,第一次点的餐就是面条,满怀期待地等到了面上来,心情瞬间跌落了谷底。清汤的粗面条,怎么也吃不出红汤面的味道。随意巴拉了几口,就没有了胃口,那样的味道也只有月浜街的东吴面馆才有了。
每次回家也都要经过苏苑的门口,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越来越旧。偶然一次机会在月浜街上闲逛,又一次经过东吴面馆,匾还是那个匾,店还是那个店,只是一眨眼,两年时间过去了。虽然不是饭点的时间,里面也有几个顾客。犹豫了犹豫,最后还是没有走进去。日思夜想,又怕不小心破坏了记忆中的味道。
总是要长久地离开,带着遗憾,带着日思夜想的。再相逢,小心翼翼地又生怕破坏了记忆中的美好。人就是这样矛盾吧。
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有似曾相识的经历。
文/W.Y.
个人公众号/一点都不方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