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这篇拆书稿,我知道了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以下几点知识:
首先,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
然后,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
其次,这本书,没有炒作和推广,是靠人们口耳相传至坚守畅销书二十余年的。
最后,这篇文章只是第一部分,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
我为什么能读到这些东西?因为作者写了这些方面,我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些。
文章开头以问题引入,让人们知道这本书能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吸引有这方面需求的读者继续读下去。
接着,文章介绍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作者,他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在专业领域的地位,让阅读者对这本书的内容生起信心,坚信不疑得聆听并且实施。
通过作者环环相扣得介绍书中的四个重点部分,让我再次证实了这本书作者的专业能力,也更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改变:
一、并不是我们真的“不幸运”,只是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有所偏差,苦难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并不是我们不够幸运,才会碰上那些苦难。
正确的面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正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成熟的心智。
二、要获得成熟的心智,就要学会自律:通过调整心态,承受痛苦,积极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a.推迟满足。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需要推迟满足,需要意识到,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这边刚行动,那边就有结果,所以,我们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嘲讽和诱惑。b.承担责任。尽人事,知天命。做自己能做的,承担自己该承担的。同时,要划清界限,不要什么问题都怪罪在自己的头上。c.尊重事实。有问题就要面对问题,而不是用自己的地位和年龄做借口来逃避问题。d.保持平衡。只有少部分特别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坚决自律,不能放纵,比如工作和学习。但是,生活的很多方面并不需要这样,比如偶尔一次的通宵追剧,偶尔一次的酩酊大醉,无伤大雅,还能使重要的事情更有能量。
三、要做到“自律”,是在跟我们的追求轻松的本性作斗争,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书中给出了我们自律的原动力,那就是“爱”,这个“爱”是这样定义的: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它是一种意愿,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改变。爱需要关注和倾听,爱要勇于担当(要有面对失去和冲突的心理准备)。
四、接着,我知道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原来是心智成熟之路,它需要自律和爱。比起“懒惰”这样的本性,自律和爱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我们直面问题、感受困难,这条路既艰难又痛苦,但前途光明。
最后,作者给出后续文章的吸引力:幸好有这本书为伴,教我们更多的爱与自律的技巧,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充满陪伴,充满爱。
无疑,从这本关于心智成熟的书籍,我当然会学到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应用到我的生活中去。
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篇好的拆书稿应该怎样去写。
首先,怎样选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之所以给这样一篇文章,刘老师可能是希望我们在写作这条路上,也能坚持自律,不断输入、及时输出,不断成长。
然后,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这篇拆书稿,开头用问题引入,并且举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例子,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知道正在看的这本书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接着介绍作者,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打心眼里对作者这个人佩服也好、羡慕也罢,才会满怀期待得去倾听她的经验和教训。文章中不止介绍了作者,还说了这本书从出书到成为畅销书的经过,拉近了读者与这本书的距离。
然后就是总结书中的几个要点。快速找到一本书的重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我自己在“快速阅读”这件事上,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以从目录上找重点。
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以及在自己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分几篇文章来写的拆书稿,在文章的结尾,不要忘记写下下一篇文章的引子,让读者期待更多的阅读。
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快速阅读是自己的短板,接下来要努力提高,期待自己的表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