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便很喜欢读书,每个阶段都不一样,小学喜欢读《魔鬼精怪故事》,《格林童话》,《豪夫童话》,《安徒生童话》,初中喜欢读《基督山伯爵》,《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十大悲喜剧》,《王子复仇记》,长大才知道王子复仇记就是莎翁的《哈姆雷特》,这些书都不是很厚,所以不可能是原著,只是适合于中学生的简装本,保留了基本情节和精彩的部分。高中开始接触网络小说,看了许多黑道小说,古装言情,霸道总裁爱上我系列,废寝忘食,念兹在兹,电量不够,放学时飞奔回家,插上电继续看,吃饭时筷子常常夹不到菜,倒是夹在了空桌上,时常熬夜,上课也心不在焉,导致学习一落千丈。
后来勉强上了大学,每日醒来,室友已各自离去,或上课,或锻炼,或游玩,心里不禁涌上一阵阵失落,一股郁气闷在胸中,坐在床沿,问自己:高中三年这样过了,大学四年还要这样过吗?以后呢?一种恐惧和懊悔将我紧紧包围着,仿佛被什么力量击中,思绪飘得很远,久久回不过神来。这三年来,这种作品带来一时的快感和消遣之外,再没留下什么东西,不,还带走了我宝贵的青春。
思想的转变往往是瞬间的,但践行却需要持续不断的坚持,断断续续,捡起一个习惯,总免不了要走一些弯路,或者遭遇各种障碍和打击,比如静不下心,比如只是看不思考,只接受没有内化,只是思辨的和谐而没有成为行为的灵活工具。有时看一些快餐文学,比如微信公众号有书共读,樊登读书会,一周共读一本书,以及花一个小时了解一本书的核心脉络。一两年以后,从中发现了不少好书,领读整理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想去读原著,因为整理过的知识,虽也读有所获,但始终不是自己炼化的,而是别人嚼碎的,少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和乐趣,后来看叔本华的作品时他说:我们应该阅读原始文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阅读对文本的解说和评论,只有在原作者那里,我们才能得到哲学思想,我想不只是哲学思想,其他知识也是一样。
快餐永远只是零食,原著才是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