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电影《再次出发之纽约爱上你》,描述了纽约一对落魄男女共同制作一张专辑,并且因此结缘的故事。
这个电影有句宣传语:爱ta就给ta看你的歌单。电影里男主角说通过一个人的歌单可以了解这个人很多,女主角拒绝分享歌单。到最后,两人同听女主歌单,也隐喻了彼此打开对方的心扉。
我一个朋友看了这个电影很激动,回来就给我说你看,是有道理的。——我们当时正巧在讨论“通过歌单能不能了解某人”这一话题,并且都赞同歌单与一个人的一些方方面(性格、三观、喜好等)有关系。假如把“通过关于某人的侧面信息来判断某人真实情况”中间的尺度展开的话,最不靠谱的情况大概是没有任何信息的胡猜,最好则是掌握了全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的理性和审慎的判断。朋友和我的分歧在于,她认为通过歌单来判断一个人更靠近后者,而我却认为这和胡猜差不了多少。
拿我认识的一个人举例吧。他有一个常听歌单名字叫做《steamy and dreamy》,里面全是床间帷幔的缠绵和热辣,都能听出一股滚床单之后大汗淋漓的味道来。第二个歌单是《神经质的绝望呼喊》,我想已经无需多解释了。
不知道你从这两个歌单里能看出什么来。要我说,我会觉得歌单的主人大概荒淫无度,每天过着抽完大麻就打炮的糜烂生活。不过这人还有一个经常听的歌单《李叔同乐歌小唱合集》,里面都是弘一法师在出家前后所作的一些歌曲,以流行音乐编曲搭配古典主义的诗词,大多平和温暖,也有“人生过隙驹,今日朱颜明日憔悴”和“物我两忘后,一世好修行”这样典型性冷淡的歌曲。
呃……难道歌单主人有人格分裂不成,又或者,是一个淫和尚?
其实都不是。这个人就是我。我听第一个歌单,是因为里面的歌鼓点和吉他很好听,又或者在我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出现过。第二个,纯粹是这些歌歌词不错,而且我喜欢听高音,所以呼喊比较对我胃口。第三个,因为确实是名家手笔,古典和现代的完美融合。我有那么点可能出家,不过肯定是入道教,所以和弘一法师的这张专辑关系也不大。
这就是从歌单去推测一个人的症结所在,我称之为“充分条件黑箱”,即如果我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会听这些歌,但是反过来,从听什么歌来反推什么样的人却不一定成立。一个人喜欢哪个歌单,可以出于千万种理由,但是反推顶多举出三四种情况。这概率,真不能算靠谱儿。
另外一个症结是,我们总是认为“掌握的信息量”与“据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程度”是正相关的,即有点信息总比没有好,多点信息总比少点好。根据歌单推测,总比闭眼胡猜好,再结合性格啊外貌啊其他方面,就更靠谱了。我却认为这个关系并不存在,有时候,掌握片面的信息会另我们作出更错误的判断——盲人摸象就是个很好例子。
大概有几年的时间,我也曾希望能有一种快速而便捷的方法来帮助读懂一个人——至少应该比年少无知时热衷的星座要靠谱些。后来逐渐认为,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心理学,但是最近一名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国际上由无数专家苦心研究出来的98道题版本的MBTI性格,错误率接近一半。即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也需要通过几周的接触才能判断一个人的MBTI类型。
更别提MBTI也只是众多性格分析流派中的一种,而性格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的很小很小的一个方面呢。所以认识一个人,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写到这里我有点沮丧,好在自古以来人们探索的欲望从来不减,这个接力棒传递下去,我们还是在小步前进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推荐大胆给别人展示你的歌单,反正ta解读对的概率很低,如果真得还挺准,也算是为这个艰巨任务贡献了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