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论》课的观功念恩环节,马老师说自己很惭愧课带的不好,没能让我们更欢喜的来上课。
100个不同意。在这之前我没上过更好的课,也没有什么课对我的人生有如此大的影响和利益。这一年半以来周三晚上的《广论》课,已经成为我每周最期待最欢喜的事情了。我想一起上课其他同修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这也让我反省自己:常常只是心里赞叹和感恩,表达的却很少,尤其是当面及时又准确的表达。
今天的课上恰好听师傅讲要“修欢慰”,并且强调要注意“修”这个字。如雷贯耳。
我对师傅讲的这段“修欢慰”,是这样理解的:
1.当我们发现自己很幸运,很有福气,或者有进步时,要庆幸、随喜自己。
2.当我们看到其他人的功德时,也要随喜他人。
这听起来很简单,还需要修吗?
其实很难。
首先我们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好东西,时间越久,就越容易认为理所当然。不再为之感到高兴和庆幸。比如体面的工作,同事的帮助,师长的教导,父母、伴侣、朋友的关爱,健康的身体……如果我们能时常感到庆幸,就会珍惜,也更可能更长久的拥有;反之,则会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直至失去后才懊悔不已。
另外,对于他人的好我们能发自内心的赞叹和随喜吗?或者相反,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一是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但没有在心中激起哪怕一点涟漪,不觉得他人的功德跟我有任何关系。
另一个是能看到他人的好,也有感觉,但升起的感觉是嫉妒或者嗔恨等,更不可能去赞叹随喜他人了。
师傅说:
这就像投票,你不在修随喜的时候,就是在投反对票的时候。
不和正法相应,就是在和无明、烦恼相应了。
想起美国威斯康兴大学的一项实验研究,测出世界最快乐的人是一位僧侣。可不,对于自己的好,他人的好,都能发自内心的欢喜,确实能成为全世界最快乐的人。
于是明白,快乐和幸福是“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