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看似每天都在学习,但却是最没有主动学习意识的阶段。
连“提升学历”这一原生动力都没有了,迷失似乎是必然的。上课只是为了不旷课,考试只为了不挂,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不要让我怎么样。
高中老师应该都说过“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是一句大实话,在高中死读书阶段这真的好比就是一个精神鸦片,别急,快熬出头了。
当你进入大学,面对大把时间让你自主选择,一般人都会懵逼。失去思考,自然也就随波逐流,该打游戏打游戏,该追剧追剧,该恋爱恋爱。其实都没错,错的是关键是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其实,真的能怪我们吗?
从小到大就没学过如何选择,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上完小学上中学,高考填志愿算是人生第一次选择,但也大多是父母的选择。比如所有父母都想让孩子以后在办公室呆着,特别是女孩子,那自然是学财会专业了。
大一还迷茫,面对这种状态还有些不安;大二基本上心安理得了,适应了各种安逸,转眼间就是毕业,这时候开始焦虑和恐慌,对未来的不安,或奋斗、或逃避,总之就是纠结。
谁的青春不迷茫?
这个借口偶尔用一下就行了,还真的不能一直当做挡箭牌。
从小就没学会选择,大学你还可以犹豫,但社会显然没那么仁慈。
同样年龄的两个人,一个上学,一个进入社会,体现出来的素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是最后一年的实习就足以把你历练成社会需要的样子。
在学校,我们讲的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而社会的法则是“适者生存”。一个是关注弱者,一个是鼓励强者。
所以大家开始学着选择。首先就是时间。学会分配时间,选择了锻炼,那自然会有腹肌和马甲线;选择了加班,也自然会有更好的业绩;选择了成长,心里会增添更加的自信;当然也可以选择追剧,也能融入大家茶余饭后的闲聊。
然后选择做事的方式。社会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任何一个事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式。学会沟通,寻求双赢的方案;可以任性,但要考虑好代价;可以忍让,但不能把自己憋坏了;当然,既然学不会事故,不如就真诚的对待。
十年寒窗,其实何止十年?
校园里到处都是手机和自拍杆,用心去记录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段学校生涯。
无论是迫不及待,还是恋恋不舍,该来的还得来,该走的还是留不住。告别一段岁月,去追求更好的前程。
未来一定会来,就怕你不知道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其实也没必要惆怅,因为日子快的让你根本没时间缅怀。7年前离开的小伙伴估计早已为人父母、事业有成了;4年前离开的应该也大多步入婚姻殿堂;一年前,还在操场上赤脚拍照的姑娘们,不知道你们过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