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践行3个月了,今天的文章是第93篇。突然思考了一下写作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自己更好的学习,输出倒逼输入嘛。因为要输出,所以以前不写作听樊登老师讲完一本书就过了,看完一篇干货文章看一遍就直接过了……然后随着时间流逝,记忆也流逝了。
有了写作这个工具就倒逼我不得不反复看文章,反复看樊登老师讲书的文字稿,而且因为自己要求是做一个有用的人,并且尽力输出对读者有用的文字,所以我就必须输入有用的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经历或者其他人的经历或者事情进行输出,倒逼自己重复学习。
今天输入的是樊登老师讲解的《放弃的艺术》这本书,让我对“放弃”有了新的思考,也刷新了一下自己对于目标的定义。
从小到大听过了太多人说做事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不到最后决不放弃等,这些很励志的话,然而却少有人对我说,有时候要学会放弃。其实用另一词语更好理解,叫“止损”。比如投资亏了,通过深思熟虑判断接下来再持有这只股票会继续亏下去,那么如果不想亏的太难堪,则需要放弃避免接下来继续损失,难道这个时候你还继续“坚持”吗?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做事情苦苦坚持却不愿意放弃呢?
书中提到了7个原因,分别是“近在咫尺的胜利”、“可得性启发”、“间断强化的力量”、“承诺升级”、“沉没成本”、“自动被套路”、“难以走出舒适区与固步自封”。我试一试能不能用几个简短的案例把这几个原因的概念说清楚。
1.近在咫尺的胜利指有一个能看得见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你却始终够不着,并非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公里,看得见也够得着,更多指的是耕牛头前的那把青草,看得见,闻得到,但就是够不到,可怜的耕牛以为只要向前迈一步就够着了,事实上第二步,第三步,第一千部……都够不着
2.可得性启发指人的大脑喜欢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来学习生活经验。比如人们听多了某些人因为坚持不懈成功的案例,就对“坚持就是胜利”这个信念更加坚定的心理现象。比如你觉得人们更可能被坠落的飞机残片砸死,还是被鲨鱼咬死?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大多数实验者选择了后者,然而事实是前者致死概率比后者高出30倍,因为“被鲨鱼咬死“是人们经常听到的,媒体和影视作品也出现过很多次,于是后者被认为是更容易发生的。
3.间断强化的力量指人们面对一个总是时不时有好事发生的事情时,就被那个没规律的好事刺激了,于是不停的尝试。比如明明你的老板对你很差,但他时不时地抛出一个蜜枣,你就被那个蜜枣给迷惑了。如果再加上上面提到的“近在咫尺的胜利”,那就是坚持的毒药了。因为这会诱使我们继续投入,不断付出时间,精力等4.沉没成本(指人们在决策时往往会考虑到之前在这件事的投入,如果放弃,也就意味者之前的投入彻底损失,所以瞻前顾后。),沉没成本越大,越不愿意放弃。
5.承诺升级指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失败,大部分人更容易选择坚持,不甘放弃,并将原来的目标升级,比如打游戏对自己说赢了这场就上床睡觉,但是失败了,于是进一步许诺,赢了三场再上床休息。
6.自动被套路指的是大脑经常无意识的总结经验,并将经验浓缩成处理不同事件的套路以节省脑容量。然而有时候这些套路并不适用去处理不同的事情,所以被大脑自动套路了。比如A吃了一个方块的糖是甜的,于是大脑总结经验“方块的糖是甜的,那么其他方块的东西也是甜的”,于是吃方块的饼干发现是甜的,继续肯定了,接着吃了个方块盒子里的芥末,后面的事情大家脑补哈,捂脸!
7.难以走出舒适区和固步自封,这个大部分都很容易理解,就是呆在舒适区稳定,有安全感,走出舒适区就会觉得别扭,不舒服。比如用右手刷牙的人习惯了,突然用左手刷牙就可能感觉很难受,不信你试试。
以上是6大“不放弃”的原因,你觉得自己有么?
那么放弃有哪些形式呢?
有些放弃是不大合理的,比如逃避式放弃,一旦做事不顺利,情况变复杂等,这部分人总会不假思索的在“坚持”和“放弃”之间选择放弃,还有威胁式放弃,比如“你要是不做这件事,那我也不干了”等
什么是正确的放弃呢?四个字概括“目标脱离”,即设定新目标,舍弃妨碍新目标的旧目标。
那么如何用这个方法呢?
首先需要认清自己目标设立的类型,这里分为“接近型目标”和“回避型目标”。接近型目标设立是为了实现,回避型目标是不得不所以回避做什么,比如女儿自己嫁出去是为了获得幸福这是接近型目标,而妈妈想把女儿嫁出去是回避“女儿可能嫁不出”这种情况所以不得不快点把女儿嫁出去,这是回避型目标。再比如有的创业者是为了实现某个远大理想所以创业,而有的创业者怕饿死,所以不得不创业。
认清了自己的目标类型后,接下来是四步目标脱离法来走了
1.认知脱离,即从脑海中清除干扰思考的过程。打算放弃一件事情,先有意识地认识到:我要放弃此事,并且准备好开启目标脱离的过程了
2.情感脱离,比如放弃了一件很不舍的事情,放弃的那个阶段很痛苦,那么首先接纳自己的痛苦,感受当下的痛苦,然后再调节情绪,而非压抑这种痛苦
3.动机脱离,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把原来不能实现,无法满足内心需要的目标脱离,然后树立新目标,赋予达成这个新目标的伟大意义,即为什么要做?
4.行为脱离,给新目标安排足够的时间去做,可以请家人朋友进行督促自己付出时间行动去做这件事。
比如樊登老师之前是一个大学老师,每天就上两节课,很轻松,经常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打交道,这份工作很有保障,大学老师主要是教书,让人觉得受尊重,退休后每个月还有4000元的退休金。为啥会当大学老师,是因为安全感,有保险,有退休养老费等。
那樊登老师如何进行目标脱离呢?
认清自己的目标是接近型目标,即做樊登读书会为了让更多人读书。
第一步他认识到自己要做樊登读书会了(新目标),所以放弃当大学老师(旧目标);
第二步放弃了部分安全感,的确会有点不舒服;
第三步原来当大学老师的动机是因为安全感,现在做樊登读书会的动机是因为可以帮助更多人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四步于是樊登老师不仅是没当大学老师,而且很多企业邀约她讲培训课也放弃了,有一次甚至一天拒绝了几十万的课程,然后他付出了行动做樊登读书会,比如到很多地方在千人场地讲书等。
以上就是关于《放弃的艺术》这本书的相关内容分享,不仅是看视频听樊登老师讲了一遍,为了把概念讲清楚,所以自己又把文字稿看了看,并且要理解,才能更好的输出和大家分享。关于这个我自己有木有实践经历呢?当然没有,因为今天才开始学嘛,而“教是最好的学”,所以通过写作的形式又“教”了读者一遍。
不过学了就要规划运用,才能慢慢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在思考自己现阶段的目标是接近型目标还是回避型目标,然后自己做的事情是无法实现,怎么也够不着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某件事而付出行动去达成这个目标呢?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