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简书首页上看到这样一个标题《2016年看了1500本书,我想推荐50本》。大概因为此类文章看多了,审美疲劳,我没有点开看文章的内容。可单单这个题目已经让我十分不安了,不由得反思2016年自己读了几本书,写了多少字。
1.
我最近在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这部书分上下册,每册厚度都超过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曾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百年孤独》,所以,我原以为自己两个星期就能读完罗曼·罗兰这部巨作。现在,两个月过去了,我还在啃上册。
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读一本书就想一口气读完。可看这本书我却怎么都快不起来。它太有分量了!这本书里面的一章的重量远远超过当下很多畅销书整本书的重量。我必须仔细品味,才能消化得掉,阅读速度自然快不起来。我读书时有做摘抄的习惯,看到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先用铅笔画下来,再抽空把划线的内容抄到摘抄本上。每次我读完几页,准备摘抄的时候,发现几乎每一页的每一句话都被划上直线或曲线。
我发现这本书的时候,正在琢磨着写一个连载小说。当我开始阅读的它时候,我写作的愿望极大地减弱。我开始怀疑,世界上已经有这么伟大的经典,我再去写那些小儿科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好友王汝滨曾说:“你的鉴赏力高了,写东西的原动力反而可能会降低。见到更好的作品,见到更好的作家,心向往之是不假,但也会感到自己的局限和天赋不足,再怎么写也写不出多优秀的东西,所以有时候是会止笔的。”
还是要克服恐惧,一寸一寸地写下去啊!别人写的终归是别人的。再伟大,再喜欢,都跟你无关。自己写的再不怎样,都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亲呐!
2.
跟同事一块逛街,她们讨论着最近流行的圣罗兰12号圆管和黑色蕾丝打底内衣。这些我听都听不明白。忽然觉得自己好土,自卑心又泛上来了。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普通得走到街上会立即被淹没掉。似乎从小到大都是这个样子。不聪明,做什么总是很努力才能做好,稍微一不疏忽就会搞砸。
唯一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爱读书爱写作。从小就梦想着自己能当作家,现在依然这样梦想着。尽管没有什么成绩,至少对得起自己。
写作方向逐渐转向以短篇小说为主。每天坚持写作,至少一千字。做到自觉写作,减少别人监督的依赖。在写作中体味真正的乐趣。将写作培养成习惯。
文字尽量有美感,要耐读,耐品,不要只为了讲故事而讲。态度要端正,不要再有错别字。有错别字,是因为检查的遍数少。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多读几遍自己的文章,又怎么指望别人喜欢读你的文章?
希望2017年我能写30万字,每一个字都是走心的,都是真心实意的。无论小说、散文或诗歌,主题都是崇尚真善美的。不做标题党,不为吸引阅读量而写作。扎根于正宗的中国文学,好好经营自己的文字,笔法师从汪曾祺先生。
我爱汪曾祺先生的字。我不怕别人说我模仿他。如果有一天一个人跑过来说你写的东西怎么像汪曾祺啊,你是不是在模仿他啊?我一点都不会害羞,我会很高兴的。总比被说像三姨妈好多了吧!一对夫妻一起生活久了,长相会越来越像彼此;看一个人的书多了,即使不刻意模仿,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一个道理啊!
3.
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我把写作时间定在下班之后。家里也有电脑,可一关上房门打开显示器,小姑娘就会拍着门用全世界最甜美的声音“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我怎会忍心不去回应?在家中我自然无法专心写作。
幸好小区附近有一个网吧,每天下班后我就去那里写上三到四个小时。大多数时候,网吧里除了收银员就我一个女的。那些男生嘴里面叼着烟,说着脏话,猛击着键盘。除了吸进肺里的二手烟让我感到有点恶心外,这些都影响不了我。
最近我在写连载《万物静默如谜》。连载在简书一直不太景气。我的连载几乎每章都能上首页,但阅读量一直是五六十次左右。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总会盼着有人欣赏,多少会感到失落。
但又怎样呢?写得了连载,就得熬得住寂寞。不过,还是有读者在追这部连载,当他们说“比追电视剧还有瘾”时,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
有的读者抱怨说我更的太慢了,每章只有两千多字。我已经尽力了。就这两千多字,我每次都要花上三四个小时费劲心思地琢磨每一句话、每个词语。我知道一个写长篇的网络作者,日更一万字。我真心佩服她,但也徒叹无奈,因为即使我使上吃奶的力气也无法赶上的。
4.
一个好友说她不想看我写的东西,因为它们会让她发现原来我这么陌生,离她这么远。我之前写小说的时候总会担心别人看到我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在公共浴室里洗澡时怕被人透过门帘看到一样。现在我不害怕了,我确实有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一面也是我的一部分,真实的一部分。
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多人认为写小说是不健康的,里面是有毒素的。的确如此,因此你需要让身体健康,来对抗这种毒素,才能够看见人性的黑暗,在面对那个很深刻、很深沉的黑暗之后,不会被它打倒。
我在写小说,我很健康。
即使身体里面有些小痛小痒,心灵里面有些小伤小痕,写啊写啊,也慢慢地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