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和尚撞钟
在职场上人们常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形容某些人“混日子”的工作态度。在许多人看来,和尚撞钟容易的很,既不用动脑子,又不用费力气,到时辰撞它几下就得了。和尚撞钟真的这么容易吗?只有当你亲自看到和尚撞钟之后,你再也不会说和尚撞钟是“混日子”的代名词了。现在谈淡自己对"和尚撞钟"的看法。
先说说撞钟的讲究。佛家讲,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怎样才能消除这些烦恼呢,因此采用撞钟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敲108下,消除108种烦恼。故佛经中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之说。所以,敲钟既不是纯粹的例行公事,也不是什么表面文章,而是佛家弟子发自内心深处呐喊的体现。要不,那不紧不慢的节奏、抑扬顿挫而又悠然自得的声音为什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净化,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呢?另一方面,钟声并不仅仅是具有音乐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存在着一种可以度脱人们的生死与苦厄的神奇的力量。
再来看和尚是如何敲钟的吧。一位老方丈谈到此事说:“撞钟的和尚一定要手脚利索,脑子灵活,有一定功底,而且要责任心强。”初听很是不解,这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刚好相反。后来在另一个寺院又听到这样的规矩,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要精通经文,方可称职。在撞钟前,必须默诵佛经,诵毕才能执椎撞钟,在撞钟时要撞出轻重分明、缓急有至的节奏;钟声还要抑扬顿挫,传之既远又要回荡不息。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敲钟是一个和尚的必修课。但看似简单又平常的敲钟,只要能用心聆听,就能读懂了敲钟人的心思意念。撞钟是小和尚的必修课,工作是企业员工的必修课,教书是我们教师的必修深。做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我们为什么而教书?究竟是为了薪酬、理想和抱负,还是为了自己和学校的未来而工作呢?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薪酬回报而努力,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创造未来而努力。既然我们身置其中,那么就应该全力投入,就应该做好每一件事情。而绝对不应该以旁观者角色或是指指点点,或者是牢骚满腹。每一个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像小和尚坐在钟前一样,一是坐在钟前人在“心”不在,想敲就敲,不想敲就不敲,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能混过去就尽量混,反正能拿到工资,不混白不混。二是人在“神”不在,每天按照规定,把钟敲响就行,把交给自己的任务草草完成就可以,至于质量如何,效果怎样,不会想太多,任务之外的工作,更是视而不见,懒得去动。三是人在“心”还在,把钟敲好,敲得能唤醒沉迷的众生,也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力求把本职工作做到完美。这三种表现里,当然最希望第三种能成为主流。而要达到第三种境界,这就需要人人都能做到心中有“钟”!
心中有“钟”,还要让钟有一定的吸引力。面对一个简单枯燥的工作,无论敲钟者也罢,住持也罢,要想办法把这份枯燥尽量变得生动一些,在枯燥中、简单中寻求一点乐趣;要尽可能改善敲钟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导敲钟人培养一定的爱好,在双方的努力下让敲钟者爱起钟来。这样的心中有“钟”才是快乐的、主动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现在,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正是让教师们做到人在教育,心系教育吗?试问:哪项工作不是在重复做?哪项工作不会出现职业倦怠?都会有,很正常。但我们教育人,要像太阳坚持每天从东方升起一样,人人都做从事教育心中有"钟"的"和尚",弄清教育本职,心系教育本职,坚持重复做好每天的教育本职,敢担当,勇担当,善担当,我们的教育事业的钟必将响地更加动听,更加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