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缘起
“补偏救弊,立言固各以其时;殊途同归,辙迹原无须强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香火鼎盛的庙宇随着盛唐的消逝而崩塌,浩瀚博大的佛学苦于野蛮的胜利而式微。当历史的黑暗散尽,人性的光芒会再次生辉,文明曾经被践踏进泥土里,不过那不是终结,根植于大地的,终将会开出更美丽的花。
五代十国的熊熊烈火孕育了理学这支奇葩,使它成为了我国哲学史上的最后一次变化,也基本定型了我国之后千年的学术走向。理学作为吾国学术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山,不论我们怎么走,都是绕不开它的,也是我们学习国学必须要去仔细了解的,本篇我们就开始来聊聊所谓道学,所谓宋明理学。
先说说何谓理学,“理学者,佛学之反动,而亦兼采佛学之长,以调和中国之旧哲学与佛学者也。”简单说来,理学就是综合了我国固有之哲学与外来之佛学的一种新哲学。其以吾国旧哲学为大体,融入佛学之长处,目的辄在于拯救佛学之流弊。
一种学术,必然有其独至之处,也必然有其弊端,其初兴时,总是利大于弊,时间渐长,从者渐多之后,弊端则大大凸显。拿佛学来说,其本义精微博大,乃劝人向善之学,却在其佛教信徒剧增之后反过来成为社会治理的阻碍,成为统治者眼中的毒瘤,三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便是源于此。
其流弊虽不可不矫之,然其独到之处亦不容埋没。故新兴之学,必然是要补偏救弊且容其长处的。理学即是如此。
说到这,我们得插一句关于理学名称所由来的话,理学的本体还是我国以往之学(儒学为主),因其核心为研究“理”,在北宋时人们称其为儒学或义理之学,后世尊称为道学(以当时流行之称谓及《道学传》而名),到了清代汉学兴起,学者又以时代而称之为宋学。至于“理学”,则是由其说“理”的本质以及宋明之儒论学时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名之。当然,因学派不同还有其他的称谓,这个之后会说到,这里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下称谓问题,以免读者搞混。
书归正传,我们说宋学是佛学之反动,那么反动之处在哪呢?即佛学之弊端。佛学之弊,在于其空虚而不切于实务,用它来做点实事,如管理朝政,治理一方等,都是做不到的;它又以个人觉悟为达成其拯救世界目标的主要手段,但人的天资是不一样的,能悟道的终归寥寥,加上世人信佛的多,学佛学的却少之又少。这些就决定了佛学的发展在当时是会弊端越来越大的。
那么新的哲学—理学,一定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所以就有了理学躬行实践的特色。理学与以往寻常哲学之不同就在于其“厌好奇之心,驰玄远之想”,不为探讨而探讨,但为实事而求学,大诗人陆游的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很能概括理学的特点。
现在我们知道了理学是怎样补佛学之弊而生的了,也知道理学之源头实在于吾国以往之哲学及佛学之长处上,那么下一篇我们就要说一说理学的发展以及理学具体讲什么了。
写在后面的话:从这一篇我们就要开启理学之路了,当然,《国学是什么》这个集子的目的是在于梳理,我在理学这个部分还是仅作概述,旨在将其发展变化过程厘清。不过宋明诸儒之学和先秦诸子一样精彩博大,不写实在可惜,所以我打算另起两个集子专门说说诸子和大儒们的学问。新的文集内容会在《国学是什么》写完清代考据学后开始更新,喜欢的读者朋友到时候可以继续阅读交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