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永澄老师提过,自己作为个人成长导师,目标管理达人,要配备最好的生产工具。买了全套的苹果设备,苹果手机,苹果电脑,苹果笔记本,ipad,全活了。他将苹果手机定义为生产工具,并为公司员工都配备苹果手机(羡慕的不要不要的!)。当时感觉耳目一新,还能这样定义手机的用途,但是在日常运用中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感觉,自己平日就是用手机打电话,用微信,看书,语音输出,没有体会到生产工具的体现,可能是自己的感知力不到吧。
最近没有经受住诱惑,购买了大容量的华为note8,64g内存(再也不用为内存不够删数据了)。因为容量够大,顺手安装了一些自己常用的软件,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因为都是常用的软件,用着也顺手,还安装了两款游戏,偶尔玩玩。在一次密码丢失后重置手机,需要从头再来安装软件时,看着熟悉的软件一个一个抓回来,内心突然有所感触。自己新手机的使用方式不就是一种生产工具的规范么!安装的有笔记软件,灵感记录软件,理财软件,社交软件,拍照,读书软件,等等。
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所安装的软件大概分为几类:
- 信息获取类:微信读书、开智学堂、新生大学、微信、百度文库
- 行动管理类:doit(已经不常用了) 日事清 幕布
- 地图类:高德地图,
- 理财类:方正证券 随手记
- 购物消费:手机京东 支付宝
- 信息管理类:石墨 幕布 有道云笔记 为知笔记 印象笔记
- 创作类:语记(不二之选)简书
从信息的获取,灵感的扑捉,到信息的存放,到思维的输出,差不多都有了。想到这里,脑海中对于生产工具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作为知识工作者,将自己的知识处理过程外显,大约分为知识输入、知识处理、知识输出三大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输出,也就是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找寻合适的渠道加工出来,分享出去。知识只有分享出去才能拥有价值,只有分享出去才能促进价值的流动。这也是作为知识工作者职责所在,否则搜集一大堆的知识不分享,就像守财奴一样,越积越多,需要修建的堤坝越来越大,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最终必将崩塌,而像江河湖海溪,大家都互通有无,相互联系,还自成体系,也不需要太多的心力去维护自己的体系,一切顺其自然多好。
从这一点发散来思考手机生产工具,我们使用这个工具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知识加工,知识分享更加便捷一些,不是为了让我们玩游戏速度快一些,可以安装更多的软件,可以存放更多的照片。当然我说的范围是指知识工作者来讲,不在此范畴的可以不这么考虑自己手中的手机。
站在较高的高度上看待手机这个工具,就能观察到他的运作规律和使用边界,清晰地边界有助于我们在使用时有的放矢,不被工具所累。
最后还有一条小秘籍:既然手机是这么重要的生产工具,那么就要构建其足够强壮的云备份体系,确保自己的知识资产存得住,找得到。付费购买云盘服务是靠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