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
蒋甲——美籍华人,YouTube著名博主、作家兼CEO,他勇敢探索很多人都害怕的领域——拒绝。通过尝试一个在100天里主动寻求拒绝的社会实验,他逐渐化解了拒绝带来的痛苦和羞耻,从害怕被拒绝,到拥抱拒绝,直到最后从被拒绝中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
序章
6岁那年他收到了一份老师的礼物,但是在拿礼物的时候老师搞了一个小团体活动,老师想让大家在接受礼物的同时,还能学会如何表扬他人。(多棒的注意,不是吗?)
他们班一共有40个孩子, 每一次别人被叫到名字, 他都会很高兴的叫好。 然后是20个人、 10个人, 5个人…… 最后剩下了3个人, 而他是其中一个。 再也没有表扬了,就在那时,他开始哭。
老师也不知所措。她向班上同学说:“嘿,有没有人,愿意表扬一下这位同学?” , “没有吗?好吧。那你去拿一份礼物然后回座位吧,明年要好好表现哦,说不定会有人表扬你。”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它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我死也不要再次经历这种事情—— 在众目睽睽下被拒绝”这是讲师原话。
不过我不知道那天谁的感觉更糟糕,是他还是他的老师? 老师一定意识到自己,把一个团队活动,变成了1个6岁孩子的尴尬时刻。 而且这种尴尬一点都不好笑。你们可能觉得非常好笑,但他自己肯定不这样想。
时间快进8年
比尔·盖茨来到——中国北京—— 做演讲。他被演讲深深迷住了,仿佛找到了人生目标(成功人士的演讲,总能让一些人激情澎湃。不是吗?不管有没有道理……)。
那天晚上他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在25岁之前,我要打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而这家公司会买下微软。”多棒的目标,不是吗?(太过成功的人士演讲还是少看,容易让人迷糊……顺便一提这封信是真的)
时间快进14年
到了三十岁了。他并没有成立那家公司,甚至没有开始。只是成为了一家500强企业 里一个平凡的市场经理。他感觉卡住了,停滞不前。他试着问自己,为什么?那个写信的14岁孩子去哪了?
他不是没有尝试。而是每次他有了新的主意,每次他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甚至在工作的时候—— 他想提出一个方案,他想在一群人面前讲话—— 但6岁的自己和14岁的自己之间 一直在斗争。一个想征服世界,改变现况,另一个却害怕被拒绝。然而每次那个6岁的自己赢了,这个惧怕甚至持续到他开了自己的公司。
当他开始创业后不久,遇见了一个被投资的机会,但是他最终被拒绝了,那次拒绝对他打击很大,严重到他想当场放弃。但是他没有,他反问自己:“比尔·盖茨会在一次投资被拒后就放弃吗?当然不。”他突然间恍然大悟,他觉得自己能行,但有一件事是必须的:他得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者。
所以他开始上网寻求帮助,“谷歌”是他的朋友(呃……他自己是这样说的,我想那里可能没有“百度”市场)。“谷歌”给了他很多心理学文章,和一些励志回答,比如:“不要太在意,克服就好。”(废话呢!不是,地球人都知道)。显然他对“谷歌”有些失望,但好在“谷歌”没有抛弃他,他找到了一种方法。
《被拒治疗法》——它的发明者叫杰森·康利。游戏很简单,你出门找拒绝,持续100天,每天都主动找人因某些事拒绝你,最后,你对被拒绝就会感到麻木了。
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他决定就这么干,他要让自己被拒绝100天,而且把情景录制下来,为此他还特地开创了博客。他特意制定了很多计划,例如:向一个陌生人借100美元,、请求一个“汉堡续杯”、索要奥林匹克甜甜圈、去星巴克当迎宾员、到大学去讲课以及去陌生人家后院种花等等(顺道一提他第一次被吓跑了),但渐渐的他的人生开始颠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开口不逃避,他就能将不可以变成可以。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人,都是那些一开始遭到拒绝,甚至暴力拒绝的人,但他们没有让拒绝定义自己, 而是用被拒绝后的行动定义了自己,例如:马丁·路德·金、圣雄甘地、尼尔森·曼德拉等等,所以你如果想要活的精彩,那就开始改变,用行动证明自己不再被“拒绝”所定义。
“拒绝曾是我的诅咒,我的梦魔,它困扰了我一生。我曾经不敢面对它,然后我开始拥抱它,把它转变为我人生中最大的礼物。所以当你在人生中遭到拒绝,想想以下这个可能: 不要逃跑。如果你拥抱它们,它们也可能成为你的礼物。—— 蒋甲
尾述
演讲很精彩,视频戳这里!真的很棒。
《笔者用心倾听每一部演讲,我将最好的演讲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受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