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过后上班第一天,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纷纷发布了出租车改革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出租车改革方案究竟说了些啥?究竟意味着啥?
首先是网约车叫苦不迭,当然也有消费者保护主义者的欢呼,十一长假消费保护协会投诉中网约车就占了很大比例。很多政策提高了网约车的门槛,比如要求网约车经营者与司机一律签订劳动合同,也有一些规定限制甚至禁止了利用补贴烧钱来竞争客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不觉得这是“迟来的正义”吗?
曾几何时,网约车新贵们各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烧钱获客,但是大局已定、三国归晋的时候,突然又说起公平竞争和反垄断了,监管者早干嘛了?也许有人会阴阴地说,那时候局势不明,也还没有产生既得利益呗。是的,现在硕果仅存的两三个大家那时候刚刚开挖“护城河”,好了,现在壁垒形成了,客户获取了,于是乎突然出了规定说禁止再挖新的“护城河”圈地哦!是不是像典型的保护既得利益者?
消费者或许是获益了,消费者真的需要监管政策的保护。但是监管的timing很重要,政策的方向也很重要。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不少地方政府比如上海通过“轻监管”的方式鼓励和促成了网约车平台的发展,也促成了“出行”产业和共享经济的茁壮成长,解决了不少人的出行难题:在那之前叫出租车拼的是体力和运气;在网约车蓬勃发展起来以后好多了,可以拼财力(小费)了--开个玩笑。其实,我觉得现在出台的监管对于网约车而言,有些是太迟了,有些是太早了。一句话,都不是时候。
那么究竟改革方案的目的和方向是啥?我的解读是,监管层期待正规军的改革、期待正规军的入场。很多的门槛和要求,对于网约车平台是壁垒,对于出租车公司则是习惯已久。原先的束缚变成了现在的竞争优势,出租车改革方案正如其名,主要是为了改革出租车行业(sorry,网约车?共享经济?不是目的)。出租车行业大洗牌,正规军一旦启动改革,先天拥有很多优势,很多就算是融了N轮资的独角兽们也不拥有的优势。
当然也还都只是“征求意见稿”,好戏正上演,游戏还没结束,只不过已经到了最高潮,不久应该就能看到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