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是所有的期货合约都可以作为系统交易的对象,期货合约要作为系统交易对象,首先必须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以判断该期货合约是否具有可交易性。
流动性是指若某一期货品种具有足够大的流通单位,从而当发生大额交易时不致发生剧烈的价格波动。
某一期货品种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流动性,对其是否能成为活跃交易对象以及是否能吸引机构投资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某一投资工具的流动性达到一定规模从而能吸引机构投资人时,机构投资人的参与反过来又能大大增加该产品的市场流动性,从而逐步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交易对象的流动性对投资者之所以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主要原因:
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交易方法的选择范围交易对象的流动性越高,那么适合选择的交易方法的范围越大;流动性越低,选择的交易方法的范围越小。
例如,对低流动性的投资市场来讲,用追踪止损的操作方法就不可行,突破的概念难以使用,用趋势跟踪的操作方法就相当困难,等等。
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效率的高低交易对象流动性越低,风险管理越难。因为无论使用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模型,其前提条件都是能够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快速进场和出场。
如果在市场的低流动性情况下,则由于上面提到的交易成本的提高和进出场效率的下降,使风险管理操作的困难程度提高。
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如果交易对象的流动性降低,则会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即便是对某些高流动性的投资市场,在特殊事件的突发时期也会发生流动性的突发性降低。
以市价入场的S&P500期货合约为例,以一手合约为准,预计的成交价与实际的成交价相差最多时可达1000美元以上,这约占当时规定保证金的10%左右。这对一笔交易而言,是相当高的成本。
由于市场流动性对投资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约束性,所以投资者在进入某一交易市场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该市场的流动性。
检验市场流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检验价格走势的连续性
价格走势的连续性,是指实际成交的平均价格间隔与市场规定最小价格变动间隔的偏离程度。如果偏离程度越高,那么价格运动连续性越低,从而说明市场流动性越低。
举一个例子,假设某一期货合约规定的最小价格变动为一点,但实际的平均成交价间隔远远大于一点,则说明该合约价格的连续性低。
其实从技术图表上看,价格连续性低的期货合约在图形上存在大量跳空。即便对总体市场流动性高的市场而言,其期货合约的开始阶段通常也存在一段低连续性时期。
(2)检验成交量的大小
成交量,顾名思义,就是指交易对象在规定期间内标准交易单位的交易总量。需要明确的是,为了准确反映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成交量不使用交易对象的流动面值总额。而是流动单位的总量。
比如,对期货合约来说,成交量也是指成交手数的总量。对股票来说,成交还是指成交股数的总量。而如果使用面值总额,则价格的高低会成为另一变化量,影响交易品种信息的准确性。
对某些市场来说,因为市场信息具有滞后性,人们使用某种替代性信息。例如,在S&P500期货交易中,由于无法获得即时成交合约的数量,人们使用换手次数来作为交易量的替代物。
(3)检验交易差价的大小
交易差价,是指场外投资者在同一时点所能得到的实际买入差和实际卖出价的差。如果交易差价越大,则反映市场流动性越低。这一检验通常在美国股票市场及国际期货与外汇市场用的比较多。因为这些交易市场设有场内交易人制度。
交易差价是场内交易人提供买卖成交服务的成本。如果交易越活跃,成交量超大,则该服务的单位成本越低。所以交易差价是衡量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尺度之一。
交易差价的大小除依据实际市场报价检验外,有时也可以依据图形形态也能看出来。假如图形上存在大量等长线,则说明交易差价大,成交不活跃。
成交量大小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就是成交量大小的绝对水平与成交量大小的相对水平。
成交量大小的绝对水平,指某一交易对象的成交量规模要足以满足交易品种的价格运动具有连续性。
所以成交量的绝对水平不但对交易总规模有基本要求,而且对交易量的时间分布也有一定要求,即成交量不但具有规模性,而且具有均匀性。
如果两个交易对象在日交易水平上,交易量规模相近,但是如果某一交易对象经常存在无交易时间区间,而另一交易对象始终保持交易状态,则显然后者更适合系统交易。
成交量大小的相对水平,是指交易对象的成交量规模与投资者投资金额的对比关系。
这一点显然对大额投资者也就是机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意义。通常认为,如果某一投资资金占有的市场份额大于10%,则会显著改变原有市场交易的均衡水平。
所以对大额投资资金而言,尽管要观察原有市场的成效规模,同时也要推算自身介入后市场交易流量可能的变化。
大额投资资金必须关注币场价格的回波效应。一般情况下,投资资金占市场份额在1%以下不会产生明显的回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