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知识付费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着更高层级的精神满足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流通和传播的平台。因此,诞生了知识付费。但知识付费究竟是怎么兴起的?中科招商李海涛今天给大家讲讲。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这一年4月,问咖、值乎诞生;5月罗辑思维团队推出“得到”,定位“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随后喜马拉雅、知乎、36氪、微信纷纷试水付费内容。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就达到1.88亿人,比2016年的0.93亿人,增长了102.2%。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赚得盆满钵满。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瞄准风口进入知识付费行业,理财投资、思维语言、育儿、情感、时尚美妆、减肥瘦身……每个领域都出现付费的内容。
但在知识付费兴起的同时,其实质疑声一直存在,“一年讲50本书,年收入过亿”的樊登被指责把本来很纯粹的读书当成了赤裸裸的赚钱工具;罗振宇在《奇葩说》演讲台上被李诞调侃为“搞传销的”;吴晓波把自己放在预言家的位置,信誓旦旦地预测经济却一次又一次被打脸……大V们跌落神坛,知识付费风光不再。
在中科招商李海涛看来,知识付费的初衷是好的,让沉迷于网络的人利用网络获得优质的知识内容,带动全民学习的风潮,本质上是一件有意义且长久的事。原本风光无限的大IP逐渐黯淡和整个行业生态与市场发展有关。知识付费行业虽然标榜生产优质的内容,但是进入门槛却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开通一个公众号,开设一个专栏,打着“专家”的旗号摇身一变就成了意见领袖,再配上互联网文学最流行的鸡汤文,缺乏信息分辨能力却又亟需用知识“武装”自己的人自然乐意买单。另外行业内领军人物初心不再,原本靠打造专业、优质内容来赢得用户却搞起了流量,内容越来越同质化,甚至娱乐化,时间管理、文案写作、投资理财这些类别的付费内容几近泛滥,一方面加重了内容的同质化,另一方面打击了后进入市场的内容生产者。不得不说,这样的知识付费早就变了味儿。
长远来看,中科招商李海涛认为知识付费顺应了时代的需求,还会存在,也会一直发展。但是如果不做出改变,市场环境只会陷入恶性循环中。
当务之急是要坚守“内容为王”的初心,优质的内容才是赢得用户的王道,同时提升多元服务能力,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并且要有将消费者的需求转化成购买力的能力,培养新时代的消费理念。中科招商李海涛建议,真正优秀的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付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优质的内容。今天就讲到这里,你有知识付费的经历吗?你对知识付费有更多看法吗?欢迎和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