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二篇为作战,主要讲战争的成本控制、后勤管理的问题。就如曹操的注解:“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经历过朝堂“庙算”后决定开战,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战争费用和成本问题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此理。曹操认为,降低战争成本的关键是“因粮于敌”,将成本转嫁给敌人,通过“以战养战”,实现战争成本为零。
一般人谈战争,往往着眼于战略战术,忽略了后勤保障。但是在实际战争中,后勤补给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内行谈后勤,外行谈战术”。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中平原及四川盆地这两大粮仓能保证强大的粮食供给,能应对巨大的战争消耗。可以说秦国的“郑国渠”与“都江堰”这两大战略性工程对于一统天下居功甚伟。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背了“纸上谈兵”的万世骂名,后人也对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不能理解,认为他的中了秦人的反间计,昏聩无能。但是,如果从后勤补给的角度考虑,赵王用赵括主动出击,毕其功于一役,未尝不是一个战略性赌注。秦赵相争两年,秦国因其强大的国力能保证将战争耗下去,但是赵国不行,四十万大军的战事消耗已经无法支撑了,再延续廉颇的固守之策,先拖垮的是赵国。赵括的主动出击,奋力一搏,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战争拖下去必输,主动出击尚有一线胜利的可能。只不过秦军秘密换将,举全国之力来打这场战争。赵括没想到他的对手换成了“战神”白起,最终中计被围战死沙场,但是也重创秦军,使之元气大伤,多年不敢东向。从战争成本及后勤保障的角度来看长平之战,我们能看出赵国决策者的不得已,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昏庸弱智,而是基于他们客观条件的理性决策。
《作战篇》谈的就是战争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孙武子不厌其烦的告诫决策者:战争是很贵的,要慎战,不得已而战争,必须要做好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