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人生中第40个中秋节,节日的气氛从秋风里都能嗅得到。中国人对这个节日从情感解读到行为解读都超越了节日本身。一早看到一则新闻,南通一位女士从外地赶回老家过节。夜里十一点多到了村口,却看见昏黄路灯下爷爷等候的身影。这一幕被孙女拍下,被新闻报道,让每个孩子温暖,让每个游子泪目。“他乡纵是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
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开出租车,每天都会很晚才回家。妈妈总是不停地去巷口张望,再晚的时候就拎着大电筒去路口等待。家的温暖就从这束微光里透出,虽不能点亮茫茫黑夜,却如同明月照在归客的心上。一转眼,这微光已经融进了月光,我们的思念化作了清辉,洒在了石台上,活着的人饮下团圆的酒,在心里默念昨天。“不思量,自难忘。”团圆的意义不仅在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每个团圆的日子都是无比珍贵的,但当时,谁又能意识得到呢。我记得,有的中秋节,我关注的是吃食,有红菱、有糖藕、有月饼、有萝卜;有的中秋节我关注的是朋友,一起逛街、买衣服、看电影;有的中秋节我关注的是孩子,陪孩子看月亮、讲故事、玩游戏……那些年过的中秋仿佛是别人的,记忆里简单的快乐在月缺中戛然而止。孩子们的月圆了,而我的月永远是缺了的。
这十五的月亮像极了童年的那个家,既遥遥不可及,又明明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