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智慧的家长吧
全文共1878字,阅读约需5分钟
第一节课刚下课,班主任急冲冲地走进教室告诉我,刚才有个家长到办公室打孩子,打得太吓人了。我满脸惊愕,她又解释道:“某班的一位学生因孩子的问题,老师请家长来与其沟通,没想到那位家长竟然一气之下,竟然暴打孩子,幸好被老师及时拦下来了。”把家长气成这样,想必也是一个不简单的孩子。
我回到办公室,看见一位家长面无表情地坐在一张办公桌前,孩子在离他不远处正在呜咽。班主任老师正在与家长耐心沟通。
从那位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中,我得知,这个孩子是这期才转过来的,而这位家长也是一位教师。之前因为工作,对孩子的教育没有重视,再加之孩子特别顽皮,家里人都宠溺,教育的问题已经让她几乎崩溃,因为无计可施,目前只能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听话一点。我抬头看向那位家长,一脸憔悴,在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根皮带,让人不寒而栗。二年级的孩子,家长怎么下得了手!但一想到这位家长因为关注学生而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
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班上学生的现状。开学两周来,班上大多学生已逐步进入学习状态,但仍有几位同学迟迟“沉醉不醒”,丢三落四的现象每天都在课堂上演。
其实,孩子在校无论是“孩子经常迟到、作业经常不完成、爱撒谎、吃饭挑食、书本丢三落四……”还是“能专注听课、积极认真学习、及时完成作业、对人有礼貌、书本整理到位、喜欢阅读……”他们的种种表现无一不指向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教育更多是来自每个家庭。可以说,每个孩子就是每一个家庭教育的镜子。孩子身上体现的问题实际也暴露出家庭教育的问题。
学校教育需要智慧。家庭教育更需要。
习惯培养是根本
都说“良好习惯能成就人的一生。”从进入学校第一天开始,每个家庭就应该开始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年级的老师要从基本的礼仪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就餐习惯、运动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家长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个全面的认识。要明白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规范问题,不要一发现问题就无端指责。陶行知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许多错误,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包含着错误的可能性……因此要根据事实,承认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家长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情况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巩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切不可过多、过高,过急,让规范成了束缚儿童的绳索,消蚀了儿童的天性和创新的欲望。
身先士卒做榜样
其实,孩子习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了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和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因为在孩子眼中,家长就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家长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他们。要让孩子守时,首先家长要守时;要让孩子专注学习,家长就应该在孩子学习时,认真做自己的事,而不应该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要让孩子阅读,家长就应该主动阅读,只有勤于阅读的家长才会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家长说话轻言细语,待人有礼,孩子与人交流也会做到轻言细语,待人有礼。
学会放手是智慧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过度,把孩子宠成了“小太阳”。上学、放学,我们总会在校门口看到许多的大“书童”,孩子呢,则当起了甩手掌柜,回到家,先是一番营养补给,再开始做作业。孩子做作业,家长在一旁干着急,实在看不下去,干脆包办写。孩子想偷懒,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长还帮其找借口骗老师;与同学闹矛盾,家长护短。
“关心则乱”。孩子终究是要学着慢慢长大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他们是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独立的人。
孩子的学业任务,家长不能包办。每天的知识是否过手,必须通过当天的作业情况才能及时反馈。老师只有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应安静做自己的事,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检查作业。做完作业后适当提醒孩子主动整理书包与书桌。孩子的作业也许有错,那也无妨,让他有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
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不能包办。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但孩子究竟喜欢什么,家长从不问孩子,盲目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兴趣,培训自然也无效,还无端地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对于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尝试的机会,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喜爱,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与创造力,孩子也才能有兴致学习,才能有恒心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