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四聖諦中的第一諦是苦。今天先從第一諦說起,談談我閱讀《好公民:打造覺悟的社會》一書的體會。
嘗聽人說,一切皆苦。人一出生,打從嬰孩呱呱墮地那刻哭聲開始,人生便要面對種種的苦。從最遠的說起,人都要死。既然人終有一死,光著來光著走,什麼也帶不走,上天何苦要人生世上呢?既然人終歸虛無,那上天何苦要人,先在世上享受種種的「有」,以突顯死去後的虛空?還有老年,曾獲享的青春,使人更感於歲月催人老的悲哀,而人終會老去,而青春不再,所以說是苦。不說老,說壯年盛年,人也有很多苦:親人離世、朋友遠去、職場壓力、愛侶分離種種苦。就算是青少年、孩童,也有苦,不說學業上課外活動上承受的種種壓力,單是旅行分組也促使小朋友走上自殺之路。這一切一切,彷佛告訴我們,人生世上,是來受苦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痛苦的輪迴。
但佛家告訴我們,人生既然有苦,當然也有樂。一切苦都由「非苦」的元素構成。苦與樂是一體兩面,苦與不苦,全繫於我們如何看待事物。苦與樂是心的產物,只是概括人們感受的兩項概念,兩者彼此相生,而非對立。苦與不苦,全繫於主觀的心,而不在客觀的事。只要我們了解實相「互有」「不二」的本質,就不會為了一時的苦而傷感失苦,而樂於接受它,甚而將之轉化。要做到這境界,我們必須了解實相「互有」「不二」的本質,也要讓我們的心停下來,專注於自己所要觀照的對象,那麼,我們就能更坦然的面對苦,而對苦多一份理解和慈悲。
譬如說死亡吧?當你認知到人不過是由原子組成的物質,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人之死,不會使一切歸於虛無,而只會使人幻化成另一種物質,以另一種形式活於世上。人們不應執著於形軀,而以為「此身即我」。死不過是生的開始。譬如說病吧?病苦,但這病也許使你覺知到健康的重要,使你覺知到親人的關心,提升了你的體魄,使你更能以堅毅精神迎來下一波的挑戰。凡事一體兩面,別因苦而自我設限,以為人生世上是悲哀而沒有價值的,相反,我們應看破實相的本質,而從其本質中找到樂的種子。
以上體會既展示了我對書本內容的理解,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化用更通俗的說法,我盼望能以最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種種挑戰。我對當下的自己十分珍惜,也對未來充滿期盼。願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