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心
提起俞飞鸿,大家一定不陌生。前阵子,一段往日的访谈视频被翻出,节目中她淡定说道:“一个人只是暂时的一种状态,我感觉哪种状好就选择哪种状态”。
俞飞鸿对于婚恋的“高阶玩法”,让人们对于这位女神级人物的“生活自主”有了更多的崇拜感。
最近,俞飞鸿又做客《非常静距离》,化身为自由女神,坦言她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继在婚恋观上吊打中年油腻男后,俞飞鸿再次刷新人们对生活的认知,我秒被安利。
节目中,面对主持人提问“对年龄是否有恐惧感”,她坦然自己在二十多岁时曾经非常焦虑,但不是焦虑年龄,而是焦虑未来的不确定。
而过了三十岁,她反倒不再焦虑。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自己想要去看见去感受。
实际上,俞飞鸿对待工作的态度也非常“随性”。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对于我来说随缘,有和没有都行”。
因为她不想做流量明星,而只想做一名演员。
所以,当大多数演员都在攀比产量、把自己变成巨型IP时,她选择给自己留有一个角落,在那个角落里取悦自己。
其实,俞飞鸿曾有过几年都不接戏的情况。那是从 2005年她开始筹备拍摄影片《爱有来生》,直到2009年,这五年里,她没有拍过其他戏。而从2013年至今,她也始终保持每年1-2部戏的节奏。
她说:“如果你只想做一个演员,是可以做到慢下来”。
于是,她本能拒绝让自己忙成陀螺,而是在拍戏间隙或者工作之余,用更多闲暇时光去陪伴亲人、去看世界。
忍不住要为俞飞鸿那份“随心而活”的洒脱态度点赞。
有人说俞飞鸿有着优雅的女神魅力,而我觉得俞飞鸿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她从不为任何一种状态而焦虑。
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管背景音乐如何,她始终走在自己的舒缓节奏里。
“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龄都有它自己可以去享受的地方”。
是啊,没人标定人生这篇曲目一定要如何谱写,尽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出来,因为那样的生活才刻有你的独特印记,也才是最值得的。
01
环顾四周,我们大多数人处在一种“夹缝”状态。想要又不敢、放下又不舍,于是,在犹犹豫豫中心情持续低落。
就像我的一个远方亲戚L。
学历高、智商高,毕业后在大城市打拼两年,狠心上司、糟心同事,都让这个孤独的灵魂倍感受挫。于是,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回到小城市谋求一份稳定工作。
可是不到半年,她就从清闲的幸福变成无聊的苦闷:嫌弃人情世故繁琐、抱怨才华无处施展,自己再努力可能人生也就此停滞不前。
于是,在被现实的撕扯中,L活得越来越拧巴。
讲真,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缩影:羡慕小城市的稳定生活,又放不下北上广的丰厚薪水;口口声声说要为梦想翻身,却任凭生活的风暴席卷。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让一个人开始废掉的,从来不是选择,而是对自己的否定。
秒同。我觉得只有找不到位置的人,才会各种抱怨。相反,那些有既定目标的人永远不会自我沉沦,他们会想方设法寻找生活的出口。
就像《欢乐颂》中的关关,父母在老家给她安排好工作,可是她自动开启拒绝模式,因为她很清楚自己要凭一己之力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
在爱情选择上,她也足够自主。面对父母“门当户对”的催婚,面对“感觉绝缘”的相亲对象,她也能果敢拒绝,然后在追寻幸福的路上踽踽独行。
说到底,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掌舵手。当旅途进入某一既定航道,就别贪恋别人路上的美景吧。既然选择了,就大步流星地往前走。
02
知乎上有人提问: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他和自己是一种和平。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恭维别人而挖空心思,却忘却了最重要的生存哲学是保持自己内心秩序的稳固。
在我看来,与自己和平共处是一种生活能力,更是最高级的情商。
想到前同事Z,他家境一般、长相一般,身材原生发福,在“颜值至上”的今天,可以说不够讨喜。
可是,他很清楚自己不该在“改变不可能”中郁郁寡欢,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生活变得有趣。
于是,他把更多精力用在提升工作技能上,作为一名细节控和设计师,各种软件手到擒来,成为公司出图颜值最高的人。
当然,他还有一个致胜法宝就是“搞笑担当”,他的微信签名是:做灵活的胖子、过喜庆的日子。喜感时刻在线。
后来,工作中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妻子被他的才华和个性所吸引,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不可否认,无论是基因使然还是环境桎梏,我们每个人总有技能局限和想要却不能的事情,好在我们也都有别人无法复制的优点。
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时刻保持那份骄傲和自我肯定。与其僭越不可能,不如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才是明智之举。
余生不长,别和自己作对,也别为难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尊重自己,接纳自己,成全自己。不恐惧,不纠结,不强求,欣赏和喜欢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会更快乐。
03
前日,蔡康永在微博上发出这样一条信息:如果真心要做自己,就不必事事都跟别人比较吧。什么都要跟别人比,那其实就是想做别人,不是要做自己啊。
想一下,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大部分归因于总是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高地比。结果在“比来比去”中蹉跎了岁月又蹉跎了自己,尤其是那些总觉得全世界都对自己不起的人是最惨。
讲真,不被群体效应所束缚,清醒地认知自我是一件很难心的事。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可能影响我们对自身价值的标定以及对现有生活的经营。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情况本身并不会带来压力,它们仅仅是发生而已,压力来自于我们看待他们的方式。”
我觉得想要不被别人的眼光垄断生活,我们需要的是一份不随波逐流的坚定和一份泰然自若的淡定。
尚未确定自己的价值、尚未构建自己的世界,没关系,那就在经历中慢慢去遇见、去选择。你会渐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自己的底线在哪,瓶颈又在哪。
记得电影《舞出我人生》中有句台词:不要放弃做自己就好了,因为人生很短,根本没时间模仿别人。
别人的话听多了,大抵就活成了别人的模样。
没必要人人都活成“网红爆款”,不被别人的思想裹乱生活,不被焦虑吞噬自身生命力,学会做建议生成器,把别人的良言转换成适合自己的语义,诚实面对自己,足矣。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及视频截图
作者简介:田心,多平台专栏作者、影评人,80后,一生两个追求,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做有趣的事。聊生活、聊电影、聊八卦,我就是我,会发光发亮!知乎@田心,简书/微博@田心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