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一本概念抽象但叙述直白的书 ——《量子理论:爱因斯坦与波尔关于世界本质的伟大论战》。所以我想写一篇读后感以分享我个人浅显的思考和无厘头式的总结。我相信,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能让我多年的室友兼基友——此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用“123”做网名、番号、代号、游戏账号密码、银行卡密码(1、2、3的某种组合)等等的123看到的话,他定会淡淡的飘来一个字:装*(此处有屏蔽)!不过谁让我这几年以来已经习惯了他的流言和疯语呢?况且我是读过周树人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1、2、3......”,但愿他不要去起诉我侵犯他的”番号权“。
我相信大部分现实世界的人是不会喜欢这种非虚构类的图书的。(当然,凡是总有例外,除了我那敬爱的从革命老区来的领导外)因为它即不能直接的赚钱,也不能向陈安之或者某些传销大师之流去通过一定的具有逻辑缺陷和内在矛盾但却极尽诡辩之术的富含深情的专业话术去刺激你勃勃的雄心和昂扬的壮志。也不能像心灵鸡汤一样去安慰你那易碎且宜伤的容易反复再进行鸡汤疗法的脆弱心灵的,又不能像《欢乐喜剧人》或类似的节目一样去刺激你产生范进式的不能自制的狂喜以及狂喜之后的空虚,更不能像宋仲基的颜值一样令你的大脑分泌出幸福愉悦且持久的多巴胺。
就个人的观点而言,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拔苗助长式的情况下成长过的我们,因为缺少了基本的哲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我们的大脑是缺少一些处理某些概念的基本且必要的共识的,比如:极限、离散、概率、尊重事实、换位思考等等的基本能力。下面引用的该书中的某些概念,我相信我们其实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我们被琐碎的生活塞满的心灵是不曾努力的感知过它们的,或者说没有能力感知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在我们的世界本来是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可以的,那就是“扯淡”。但人们偏偏要装深沉去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它。
就像一个直男永远不会理解女生的某些心理活动和情感偏好,比如,直男会仗着他曾经的陈旧的化学或者物理知识以及守旧的道德观念去歇斯底里的证明,钻石其实就是一坨碳原子经过大自然或者人工做逆熵处理过的一坨碳!于是他们有失绅士风度的大声的(窝里横型)或者沉默的(怕老婆型)质问世界或者反问自己:OMG,就是一坨碳!就是一坨碳!而已!在她们眼中怎么就会变成晶莹剔透的、可以照亮人生和家庭光明前景的钻石呢?抑或是直男也不能理解女生们用窒息般的或者昏厥的态度来表达对韩剧中欧巴们或者其他某个超级偶像的热爱和狂喜(此处做”狂热的喜欢“来解释)一样。我相信这种情况还会恒久远的永流传下去,而且我敢保证这种尴尬的局面在能够通过理性的目光审视的可以看得见的将来是不会有多大的改观的。所以,我奉劝直男们,在这种大概率失败和低概率成功的妄想劝说女性改变她们对钻石的热爱和对偶像的狂喜的概率之约束和加持之下。各位还是去奋发图强努力赚钱吧。不过,我们可以将自己切换到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类似钻石的这种人生的终极问题的,从而我们可以从容不迫且优雅的进行一次祥林嫂式的妥协:虽然我们不喜欢将一坨碳拿在手上,或者戴在脖子上。但是为了世界和平,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不能拒绝它的确可以在某种形态下照亮人生或者辣眼睛的事实。同样的,我们也敏感的注意到,女生似乎也以上述类似的方式不大理解男生们对于碳的兄弟——“硅”的热爱,从而采取举止失常和撕心裂肺的报复。每每想到这里,我只能引用佛教的观点来总结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喏,就是这本书:
我可以保证,本书中出现的人物绝对是世人眼中超级聪明的人,通过他们睿智而不失优雅的“互撕”足以让我们体验到人的思想竟然可以高到北上广深的房价那么高。甚至比这更高还要高。他们的互撕可以诡异到直接媲美2017年的3.15晚会。在我开脑洞胡说八道之前,先引用两段知乎上的萌的很精彩,但却很形象的段子来对“量子”的含义进行形象化的说明,以便我们进行概念上的和认知上的基本统一,因为对概念的统一和认可,是我在此刻短暂的拥有共同信仰和共同语言的基础,有了这些基础,我们才有可能进行愉悦并友好的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但出于非严肃非科学的自由表达,请允许我用知乎而不用百度学术或者谷歌等更严肃的工具或者渠道进行严肃性的参考(话说,我也看不懂):
段子一:
量子力学诞生于20世纪初,我国民国年间,由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广东香港等地区首先翻译引进论文教材。因为外国最初研究这种新力学的都是大帅哥(详见普朗克等人年轻时照片),因此被广东人命名为“靓仔力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话成为官方语言,粤语的“靓仔力学”就变成了官方用语“量子力学”。
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980155/answer/152281552
段子二:
1. 【量子力学】: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描述量子现象的力学。就是牛顿力学在微观尺度下的版本。例句:我量子力学挂科了。
2. 【量子化(形容词)】:表示某个物理量的取值是不连续的(事实上,这是“量子”一词的本来含义,“一块一块”的意思)。我们知道经典物理学里的物理量取值通常是连续的,但是在量子理论里,像能量、角动量等很多重要物理量的取值都可以是离散的。比如氢原子的光谱就不是连续的,而是有很多条分立的线。例句:自由电子的能量是连续的,但是束缚态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3.【量子化(动词)】:指猜出某个经典理论背后的量子理论。我们说过,世界本质上是量子的,经典理论只是在宏观情形下对体系的简化描述。那么,原则上经典理论是可以通过量子理论约化而来。对于某个经典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规则(例如力学量算符化)来猜出它底下的量子理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其结果对与不对,要交由实验来检验。例句:将电磁场量子化,我们就能得到光子。
4.【量子能量吊坠】:与【防引力波辐射孕妇装】、【过滤中微子阳伞】是近义词,与科学无关。例句:本来水瓶座的我就爱哭,最近水星逆行又影响了心情,赶紧去买一串量子能量吊坠来吸收宇宙负能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980155/answer/151181300
好了,下面进行我们稍微严肃而又简明和粗暴一点的不太专业的定义:
量子(quantum)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粒子,而是物质尺度小到一定尺度下的粒子的统称,在这个尺度下物质的行为是经典(牛顿、麦克斯韦等的力学体系)力学无法准确描述的,要用到最令人不安的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进行描述和计算。
谈到量子力学,我们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思想实验,即薛定谔的猫,这个猫具有什么诡异的性质呢?
薛定谔的猫:是一只20世纪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兼花花公子薛定谔先生在他和世人大脑里面首先养的一只猫,该猫的作用是试图把微观领域物质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量子态物质的一个行为:观测,微观物质的存在形式有粒子和波两种,在一般情况下,量子态的物质是以波的叠加态来呈现的;但是,一旦观测后,他们立刻选择表现为粒子。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也就是说这只猫是一只半死不活的叠加态猫。
以下简要说明和总结一下量子的某些行为:
一、不连续性
作为一个在社会主义优越环境下成长的美好青年,我们所经验的世界让我们直觉上更容易接受连续性的事实,以至于我们怀疑0.9的无限循环等于1的正确性,可是我们竟然可以用小学的数学严格的证明0.9的无限循环的确等于1。我们日常的经验和知识甚至不能为它找到一个哲学或者物理实在上的恰当解释,也许你会引用马爷(马克思)的话说: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达到质变,可是这种描述的基础还是连续性为前提的,而伟大的普朗克发现,在微观世界只有将物质的能量交换解释为不连续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独立的能量子时,亚原子世界的很多问题才能得到大量合理的解释。这个能量子的数学表达为ε=h×ν,其中ε是辐射的能量,h是普朗克常量,v是辐射的频率。
二、随机性
有一个公式:∆p*∆q≥h/2π;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 ∆p表示粒子的动量,∆q表示粒子的位置。这就是著名的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海森堡本人对该原理的解释是:
“正是对电子测量这一举动,导致不可能同时对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原因很简单,人们为了对电子进行定位,常常借助‘光子’来看见它,当用光子对电子击打时电子受到了不可预知的干扰,正是这个测量期间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干扰导致了测不准,换句话说,这正是人们想要精确的测试这两个量而向大自然所付出的代价,这场量子交易是很公平的”
三、瞬时性
我在想像刘谦这样的小伙伴很可能是从某个量子星球跃迁过来的,要不然他的近景魔术也不会让人们产生如此惊愕的错觉,观看刘谦的近景魔术的体验就像量子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出格的行为对个人的震撼一样。此处为了借用刘谦来说明无信号传输中量子纠缠的诡异特性。在这本书中写道:
“人们发现,有可能利用非局部性的量子纠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瞬间传达有用的信息,因为对任何一对粒子的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产生的是一个完全随机的结果。在进行这样的测量后,一个试验者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位同事在远距离的位置对另一个纠缠粒子进行的可能测量结果的概率。现实性也许是非局部性的,允许一对纠缠的粒子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递超越光速的影响,但它是良性的,不是远距离的‘幽灵般的通信’”
也许,我对这种描述称为“瞬时性”的提炼并不准确,但是本文不作为严肃的科学讨论,请勿当真。在此根据我的阅读经验,我觉得”万物的速度不能超越光速“的限制是必要的,所以上面的描述中”允许一对纠缠的粒子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递超越光速的影响“这种表达可能存在某种未知的语言上的妥协或者物理事实的未发现。毕竟,人类发展的限制之一就是我们所用的语言形式的约束,比如,如果我们将数学当作一种描述现世世界的语言的话,我个人倾向数学是”被发明“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就个人观点而言,那种瞬时性传递的现象也许是正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基本的体现。
了解了量子的定义和概念,让我们从这个视角重新观察一下世界,审视一下人生,提升一下境界,逃避一下现实:
那么,量子世界和我们的现实世界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德布罗意公爵的发现的德布罗意波公式:λ=h/p,其中λ为波长,h为普朗克常量,p为动量。这个公式将宏观世界的规律与量子世界统一了起来,天呐,原来宏观世界只是量子世界的一个近似或者说是浮在量子世界的泡沫。因此,不要问T台上的模特为谁摇摆(你或者地球或者太阳也无时无刻不在摇摆,具有波的行为),德布罗意告诉我们T台上的她们只是动能p值大了一些,从而引起频率稍高了一些的自然表现,仅此而已(动量和频率的数学关系请尝试自己推导,反正是成正比的线性关系)。
看了以上量子力学违反直觉的波诡云谲的性质以及概念,那么它对我们的现实世界生活观有什么启示呢?我自己谨慎而有失严肃的总结了以下五点:
一、尊重
我们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对违反我们经验的事情,我们除了提高警惕性之外也要反过来思考一下: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再做出利弊的权衡,毕竟就目前来看量子力学给我们揭示的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指导我们日常宏观世界的行事准则以及物理准则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的近似法则,这里,让我们把视野拉回到2300多年前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思考:力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直到今天,我们不能说这个观点对现实世界没有指导意义,毕竟人多力量大的谚语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成立的。但是它并不是世界的本质。直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一众牛人(叛逆者)出现后才为我们揭示了物体运动最本质的原因。可是,托密勒的宇宙维持了2000多年,牛顿的宇宙维持了200多年,爱因斯坦的宇宙才100多年。更违反我们直觉和常识的理论但却更正确世界观等着我们去揭示。所以,我们要尊重这个世界的新思想,每隔那么几百年或者每天都要允许一些超出”经典“框架的”异端“和”错误“出现。这可能也是进化的本质。
二、开放
物质无时无刻都在潜在的量子状态下交换着能量子,我们的心态也要保持开放,只有充满能量的地方熵值才越小,存在才变的越有秩序,对应到现实世界即人们要自律和自爱。人总要在秩序、自律和自爱下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我们才会变的仁慈,才会稍微长久的得到生息和发展的机会,以及得到永恒的现世的愉悦感。然而,维持秩序并不总是很容易的,它需要一个人付出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能量被交换。我们在保持开放的时候终究不能违反一个宇宙事实:即熵值永远在增大,我们的身体如此,我们的思想也如此,但是正是因为世界的多彩和丰富,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减缓这一过程,这很容易体现在适当的身体运动上,以及保持独立思考的行动上,我们不能在20几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思想死了身体还活着”的状态。那么,如何逆转熵值增大的事实呢?答案在刘慈欣的《三体》里面有提到:最后,宇宙中更高级的”生命“将整个宇宙”重置“并”零合“了一遍,也就是让宇宙重新”大爆炸“一会,这或许是宇宙的轮回!
三、妥协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的知道一个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我们只能妥协一下:你在当下的时刻是动量对你重要还是位置对你重要?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深入到目前人们认识世界的底层本质来看,存在着一个海森堡的探索极限:∆p*∆q≥h/2π,这一点让我不寒而栗,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刘慈欣《三体》中描述的一个可怕的事实:三体人在攻击占领地球之前,先对地球发射了一种叫”智子“的东西,然后用“智子”干扰地球的物理学家用对撞机产生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阻止地球人对原子物理最基本的规律的深层次的探索,借此使地球的科技发展停滞不前,仅仅停留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波尔的量子物理水平。毕竟,妥协不是我们的天性,要不然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就不会有“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了。但是,妥协的另一种含义也意为着我们是对某件事情进行了能力范围之内最极致的探索之后所做出尊重事实上的让步,没有这种探索和坚持其实是谈不上妥协的。
四、乐观
由薛定谔的猫我们很容易衍生出平行和多宇宙的概念,所以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和乐观,如果平行和多宇宙的理论成立的话,那么这个宇宙将存在着另一个你或者多个你,你身体合思想行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瞬时的无信号的量子纠缠现象进行异地备份到另一个或者多个地方,虽然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限制了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超越光速,但是宇宙中又给我们提供了虫洞和黑洞这样的物理实在,并帮助我们在某一天折叠时空,穿越未来或者回到过去,寻找更好的自己或者曾经逝去的美好的爱情和其他类似的美好的感情。这种畅想也许是世人最伟大的发明了,可以比肩淘宝的后悔药。此时,我不禁为我的职业感到自豪:原来宇宙是一位伟大的运维工程师设计的啊!他竟然也在一刻都不停的,秉持着安全生产为信条的原则,进行实时的量子备份和镜像。
五、就事论事
虽然这个不是受到这本书中纯量子力学的学术性观点的感悟,但是这些先辈的豁达和包容以及从事实出发的态度还是给人以“异端邪说下的典范人生”式的启迪和教育。话说,私以为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们的世界观或者所谓的处世哲学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品味而非事实和逻辑。不能不说,即使爱因斯坦和波尔这样的伟人也会因为量子力学的不完整性而争吵并在某段时间内避免交流,可是这种境界的伟人总是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摒弃私人的成见去就事论事的讨论某一实际问题从而取得整体性和革命性的进步。
最后,这本书中这些智商普遍在200以上的人的思想史给我的最大启发应该是:人千万不可自负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因为一旦被教育过,就无可避免的被引入了系统性的错误…纠错的代价就是浪费时间继续学习。不纠错的代价就是浮于人事,荒诞人生。那么,问题来了,人的自信又从何谈起?阳明先生告诉我们一个形而上的方法:心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