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份,是适龄儿童父母最忙碌的时候:孩子的“幼升小”被提上了最优先的位置。最近,上海某知名小学就刚刚完成了学生的选拔工作。经过网选、机考、面试层层筛选,最终从8000多个报名者里录取了60个,录取率不足百分之一。快来看看这些入选的孩子吧。
“我喜欢看科学书,除了大百科这种简单的,还有像遗传学这种深奥的,在科技馆里我给爸爸讲核反应堆的原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旁边的人都震惊啦。我还捧着厚厚的教材自己研究国际象棋的高级战术,好几次跟爸爸下棋都把他逼得很惨。汉语拼音也是我自己看书看视频学会的,我可以在电脑上搜索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打字聊天发朋友圈啦。”
“我喜欢数学,不但会计算找零,还会计算东西打折之后卖多少钱,我也能告诉你19/20等于95%,2的13次幂等于8192,一天有86400秒哦。爸爸最近在听微积分的课,我也跟着一起看看,虽然很难,但我还是听懂了一些函数和极限的概念,觉得很有趣。”
“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一岁熟练表达意愿,旅途中还会主动和美国游客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我通过看英文动画自学了几句法语,爸爸出差去法国,我教他用法语问好。妈妈教会我英文自然拼读,我从中发现了拼音和英语自然拼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并试着用拼音去拼读陌生汉字。”
“6个月时参加黑龙江省第九届宝宝大赛,因为动作敏捷反应快,夺得全省第一。虽然拥有清华博士老爸强大的数学基因,中班时就能进行百以内混合运算,也知道小数、分数和负数,但我更喜欢玩拼图、搭乐高,每周日爸爸都陪我学习机器人编程,老师说我的基础搭建最稳固、编程速度快,推荐我参加机器人大赛。”
看到这些简历,你的心里也许会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不禁惊叹于这些孩子的才华。他们智商普遍较高,一个孩子在简历中写到:“我总IQ是141”。简历语言风格的老练,让人难以相信它们是出自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之手。更别提里边说到的“三个月开口说话”、“一岁和外国人谈论莎士比亚”、“学习微积分”了。回想一下自己,升小学前也就刚会写数字。天生比较聪明,是神童必备条件其一。
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教育成本。以前的父母同样望子成龙,那时孩子被告诫要努力上学,但毕竟拥有一个欢乐无忧的童年。而现在,每个人打从娘胎里就开始赛跑。上文所说的那六十个孩子,就是名副其实的领跑者。更多的父母感到焦虑,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就会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被投进孩子的学前教育中。“搭乐高”“学钢琴”“学机器人编程”等等都需要不菲的花销。持续投入,是神童养成条件之二。
去年十月份,微信流传一篇热门推送。清华附小的小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几个小学生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大数据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苏轼作品中的高频词汇,并把成果写成了科研论文的形式。其中,孩子家长仅提供了技术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父母都有条件指导孩子进行科研训练,也不是所有妈妈都可以“教英文自然拼读”。所以,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保证的就是家长的能力和教育理念。毕竟孩子一生下来,学校、教师和环境都可以换,但是父母却没法换。莫让父母成为阻碍孩子进步的绊脚石。家长的高素质,是神童养成条件之三。
具备这三点,你家孩子也可以成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