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中,全国正面战场的22次重大战役,有6次是发生在湖南,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超出了任何省份。当全面抗战打响后,湖南人民提出了“不准敌人走湖南的路,不准敌人住湖南的屋,不准敌人食湖南的米”的口号。当时,湖南水运业界,全力做好支援前线的运输保障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湖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战开始后,军政当局决定对船舶实行统管,以应军需。1937年9月,省政府成立了“湖南省船舶总队”,将在册商轮编为1个大队、5个中队、25小队,每小队辖轮船4艘,征调均匀摊派。这些战时组建的水路运输队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随军转运,赴难不辞”,“举凡军队、军品之运输,军需民用之接济,靡渐在枪林弹雨之中,枪炮交轰之下,悉力以赴。”湖南水上运输一时成为支前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当武汉沦陷后,湖南水运界及时开辟了宜昌一一沙市直航航线,这条航线成为东南交通的唯一水上大动脉,对战时内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八年抗战,湖南损毁轮船167艘,客货驳船68艘,港口趸船38艘,占运力总数的94%,载重数千担的艑、舸94艘,载重200担以上的中小型民船24800余艘,占运力总数的90%,死难轮船海员2000余人、船民船工3万余人。交通部长江区航政局战后认为:“湘省水运船舶及其船工战时承受巨大牺牲,做出巨大贡献。”时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在湖南省政府行政会议上说: “湖南为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每年除供应军棉70000担、军布300余万匹、军粮1000万担外,尚需接济邻省更大更多之需求。”
翻阅湖南水运史,掩卷沉思,湖南水运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鼓舞着三湘四水几代水运继承者,在新时代航行的路上,广大水运人迎难克艰,在他们心中,不仅留下了前辈们血与火的红色记忆,更有一股奔涌的温情和柔韧的坚强!
(史料来源: 《湖南水运》杂志、《湖南省交通志》 )
1942年9月,湖南省粮政局船舶总队部自备木船队赴滨湖沦陷区抢运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