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富平县华朱乡(现华朱管区)银沟村境内,文物调查勘探确认了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银沟遗址,遗址内遗存有古城遗迹、古窑炉遗迹、古墓葬遗迹等,遗址地表和地下有大量唐、五代、宋时期的瓷片、陶器残片和唐代砖瓦建筑材料等遗物。
银沟遗址文物调查的缘起
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银沟遗址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点”。2011年10月,富平县人民政府将银沟遗址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陕西省富平县人民政府因实施S106省级公路改线和富平县城规划区东北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向陕西省文物局申请对项目开展文物调查。2012年2月6日,陕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
文物调查勘探 确认遗址面积2.3平方公里
2012年2月6日至2013年12月10日,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先后分两期在遗址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文物勘探工作,探明了银沟遗址地下各类文化遗存的保存状况,明确了该遗址的分布范围,即遗址涉及的村庄有银沟村、郭窑村、旧北社村、西俭村、沟鱼村、华东村及遗址内的富平县殡葬管理所、华朱彩钢瓦厂、华朱砖厂等。遗址西南角为陈家村GPS坐标N34°47′01.67″、E109°11′59.95″、H465米;遗址东南角为郭窑村南GPS坐标N34°47′20.87″、E109°12′43.15″、H467米;遗址东北角为旧北社村GPS坐标N34°48′02.37″、E109°12′21.46″、H484米;遗址西北角为沟鱼村GPS坐标N34°47′56.86″、E109°11′42.63″、H489米。遗址范围东西1600米、南北1800米,分布面积约2.3平方公里。
据了解,在这两次文物勘探过程中共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灰坑832处、矿物质原料遗迹234处、古井145眼、夯土城墙基址2处、房址8处、道路10条、壕沟12条、墓葬112座、扰土坑229处。
科技考古 佐证银沟遗址历史文化价值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认识富平银沟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会同浙江大学文物保护与鉴定中心、国家轻工业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院校、科研单位成立了该遗址的科技考古课题小组,联合采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对银沟遗址陶瓷标本进行测试、对制瓷工艺开展研究,并利用科技手段对陶瓷标本进行断源、断代。目前此项工作开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陕西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银沟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具有唐末—北宋早期的文化特点。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典型标本的热释光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黄泥底青白瓷标本年代为五代至北宋早期;青瓷线刻莲花纹碗足标本年代为唐晚期至五代;1件耀州窑青瓷风格的折扇纹剔花碗底标本年代为五代至北宋早期;2片精制透明青白瓷标本年代为北宋早期至中期。
银沟遗址地区的制瓷原料十分丰富,具有制造各类瓷种所必需的全部原材料。运用X衍射和拉曼技术对矿物标本的物相分析测试的数据来看,银沟地区有高岭土、绢云质瓷石、方解石、含赤铁矿量非常高的紫金土,还有石英矿等。这里的釉石是由方解石微晶、云母、石英等多种矿物混合的釉用矿物,具备单独制釉的条件。
银沟地区的窑工五代时期已掌握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术,比景德镇窑运用该技术早近300年。运用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术,窑场遗址曾同时生产青瓷、黑瓷、白瓷和青白瓷,以青白瓷水平最高,且该遗址所在地出现的丰富原料矿物支持这种多品种瓷同窑烧造技术。
银沟遗址为吕氏家族墓出土的青白瓷的原产地。运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银沟窑址出土的透明的青白瓷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的同类精制青白瓷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胎和釉的常量元素基本相同,但与景德镇进坑遗址出土的青白瓷有明显的区别。可见吕氏家族墓出土的青白瓷的产地应是与本地银沟遗址出土标本同源。
发现唐晚期至宋的烧制窑炉。通过对该地区白庙镇坩泥园一带的现场调查,地表面上发现大量的窑具,其中M型匣钵的发现说明该地区的窑场是高温烧瓷的窑场,这为该地区的窑场性质的判定提供了事实依据。而且,该窑场发现之处还发现瓷土,这与中国唐宋时期窑场设立在原料产地的习惯相符。
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白瓷(青白瓷)技术水平,窑业生产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从工艺学的角度分析,该遗址出土的标本,不论是青瓷还是白瓷,胎薄、均匀、圈足十分规矩,器型丰富、规整,说明工具、模具水平高超,辘轳车精度高。特别是一类青白瓷,胎体细腻,瓷化程度整体较高,其透明度、胎体之白度、强度、烧成温度等均已达到明代景德镇窑的最高水平。釉的玻化程度高,胎釉结合好,釉面质量好,纹饰精美、做工精巧。该遗址出土的陶瓷残片品种丰富,工艺技术水平非常之高,特别是白瓷(青白瓷)的技术水平属当时最先进的水平,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罕见的。
银沟遗址管理和保护的提档升级
银沟遗址保护发掘对于研究陕西乃至中国陶瓷史的重要意义。2014年6月9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银沟遗址的管理和保护,陕西省人民政府将银沟遗址提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其保护范围:南距温泉河约2000米,北临砖瓦窑取土场北沿,西接京昆高速公路引线,东毗郭窑村。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50米。
陕西省文物局还就富平银沟遗址的保护和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和市、县文物部门切实履行保护责任,进一步强化保护工作;地方政府尽快组织编制银沟遗址保护利用规划,以规划为指导做好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坚持适度、合理利用原则,并与城市文脉、记忆传承相结合做好遗址展示;尽快在富平银沟遗址建立工作站,科学制定考古发掘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考古发掘工作;适时向社会公布银沟遗址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引导相关文物、陶瓷研究机构和专家参与遗址的考察研究,鼓励开展多样化科技考古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