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鲜”,就是很少的意思。
一个人如果花言巧语、表情极其丰富,这种人八成不会太好。这是孔子的看法,孔子不喜欢特别会说话的人;孔子不喜欢特别矫揉造作的人。
在哺乳动物中,尤其是灵长类动物,只有人类是有眼白的,因为人类需要顾盼生辉,人类需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人需要丰富的表情。人们在用丰富的表情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是其他的动物根本做不到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人类也就产生了很多骗人的手段。我们可以用表情骗人,可以用语言骗人,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可以用花言巧语来骗人。
孔子不喜欢巧言令色,他喜欢的是诚恳朴实、刚毅木讷。孔子认为,刚毅木讷近仁。
例如,在酒桌上巧舌如簧的状态,就是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
刚毅木讷,好过虚伪讨好。
在生活中另外一种“巧言令色”,就是谄媚。表情丰富并不是女人的专利,如果一个男人想要取悦他人,表情也可以变得特别的丰富,他会跟着谄媚对象的变化不断变化着表情,毫无风骨。
还有一种“令色”,就好像《水浒传》中的王婆,在跟你描述一件事的时候眉飞色舞,有的没的都能够说的像真的一样,典型的眉飞色舞的八婆。
孔夫子之所以不喜欢这样的人,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真的见过这样的人,有很多人就是喜欢练夸张的手法。比如,战国时侯的苏秦、张仪。这种人是受孔子所不耻的。千年过去了,苏秦张仪虽然名声还在,但却也不是什么好名声,而孔孟之道,却是流芳百世,日渐兴盛,因为孔孟之道走的就是刚毅木讷的道路。而那边走的是巧言令色的道路。
所以,在任何场合,真的也没必要刻意左右逢源,你没有必要特别会说话,也没有必要为自己没有一套一套的劝词而感到汗颜,保持真诚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理解为在生活中,过分的热情,过度的接近,所有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客气,不舒服的距离,不适当的气氛调动,都显得那么虚假且尴尬。
而且我们也要小心给自己带来这种感觉的这类人。
因为,一旦过分了就缺乏了真情实感。被设计出的气氛烘托,莫名其妙的刻意接近,其背后一定有着不可言说的真实目的。
所以,孔子劝导我们,做人要真诚!真诚的人,才会具备“仁德”。那么,怎样做才“真诚”呢?没有一条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生活中,我被父母家人评价为“没有眼力见儿”的人,从小被说不会察言观色。但他们也会说我大大咧咧,性格好。
工作中,我便是那种看上去挺聪明,实际上却很笨拙的人,因为真的不会面对任何人都做到“自来熟”,更说不出让人听完拍大腿的惊艳话语。但他们会给我很实在的评价。
我觉得,凡事都要有个度,多了少了都不太好,比如,刚正木讷和情商低也应该是两码事。我们既不能“巧言令色”,也不能“呆板木讷”。当然,这其实也很难,毕竟如果不是本性,无论学什么,都会很生硬,很别扭吧。
所以,说不出让人讨喜的话不应该是一件感到汗颜的事,保持真诚的生活态度、做最真实的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接触什么人,行君子之礼,不看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去感受实实在在感情。去获得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关心,真正的认同。这样洒脱地去生活不好吗?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们安静地坐着,也不会感到尴尬。而且,无论是好的情谊还是真正且长久地合作,一定都是彼此有价值,相互能够吸引在一起。靠的是真诚,而非阿谀奉承。
最后,也提醒自己。远离巧言令色之人;不听巧言令色之语,更不可被其迷惑。
推荐《演讲的力量》、《高效演讲》、《关键对话》
少一些套话,多一些真诚。我们要理解给观众传递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要用送礼物的态度去跟对方沟通,我理解我们的话要给对方带来价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我们沟通的方式。
所以,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往真诚的,真诚本身就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