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见识》这本书,读到其中一节,讲到林黛玉的“诗性”。作者吴军老师喜欢林黛玉,恰巧我也喜欢林黛玉,而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她,觉得她太“作”,太矫情,太较真。而这也恰恰是我喜欢她的原因,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们年轻时的影子,看到我们未经雕琢,没有被世俗同化时的样子。
但林黛玉又与当年的我们不同,当年的我们是无知所以无畏,鲁莽,锋芒毕露。但林黛玉早已看破这现实的“世故”,她只是不同流合污而已。书中举了个例子,史湘云当面对林黛玉说:“你敢挑宝姐姐的不是,就算你是好的,我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林黛玉听了当时就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这说明她能够看透宝钗的“会做人”只是圆滑,是她看不上的。林黛玉的棱角和锋芒是经过了“否定之否定”,就像佛学讲的“空”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经历了一切之后又忘掉了一切,精神早已获得了升华。
我虽然喜欢林黛玉,但我不认为我们在现实中要做林黛玉。因为林黛玉本身只是文学形象,而且她的性格,与她的身世,处境以及身份地位都是匹配的,也就是说,她的性格在小说中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试想一下你我如果盲目的去学林黛玉会是什么后果呢,首先林黛玉“怼天怼地”的性格一定会在生活里受到厌恶和排挤,其次如果我们有着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在我们当前这个比大观园复杂几万倍的现实生活中,早已操心而死。
我这里所提倡的是,既要带着林黛玉的傲骨和灵性,也能沉到繁琐的生活里去。总结一句话,就是“入世”与“出世”的统一。
谈到“出世”,大家可能最先想到了陶渊明。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老人,腰里别着一个酒壶,在山下悠然的采着菊花,怡然自得。其实不知道有多少老铁知道,这位吟着“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的浪漫诗人,其实一生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奔波。
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的这一年他29岁,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辞掉祭酒后,陶渊明在家赋闲。这时他已年过三十。“三十而立”的古训让陶渊明内心很不是滋味。看到朝廷局势好转,几年来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出世”思想终于重见天日。陶渊明再次到州府赴任,到桓玄幕府充当了一名参军。第二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陶渊明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借着为母亲奔丧的机会又离开桓玄幕府回家去了。 一年后,41岁的陶渊明在时任尚书的家叔陶夔的帮助下去彭泽县做了县令。三个月后,受够了官场腐败的他愤然感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日解去印绶辞官归家。从此以后,陶渊明不再为官。 陶渊明一生深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一生挣扎于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的两难之间。
在这里讲述陶渊明的故事,并不是为了说明“出世”与“入世”之间不可兼得,恰恰相反,陶渊明的选择有着特定的政治、社会乃至国家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处于封建势力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加上朝廷内部腐败不堪,让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难上加难。
回到我们现在的时代,我们处于国家空前安定和繁荣的时期,为个人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所面临的“出世”和“入世”已不同于陶渊明的时期,我们“出世”不一定要通过“为官做宰”,“入世”也不意味着隐居山林。其实作为群体生物,从基因中就决定了我们无法脱离社会,所以,单纯的不问世事的“入世”生活是不存在的。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排斥“出世”的生活,也不要认为那样就是俗气,势利。毕竟不管我们内心多么孤傲,我们的身体还是无法脱离俗气的吃喝拉撒。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极端的例子:风流才子李敖和胡茵梦的爱情故事一直是才子配佳人的典型的例子,但他们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了,最后传出离婚的原因让人瞠目结舌:据说李敖在婚后,有一次无意中看到胡因梦在马桶上便秘的模样,接受不了心中的女神这幅面容,于是感情破裂。后人评论:“要知道林黛玉也要拉屎,也会便秘,况胡妹妹乎?李敖如此骨头里挑鸡蛋,简直卑鄙下流”。可见李敖虽然才华不浅,但实则是个“拎不清”的糊涂蛋。他就陷入了绝对的“入世”观点。要知道,世上并无绝对。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内心的坚守和世俗的价值观之间选择一个平衡,也就是“出世”和“入世”的统一。
林黛玉的选择是“入世”做“诗人”,薛宝钗选择的是“出世”做俗人。而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可以两者兼得。守着内心的清净,看破现实的事故,知世故而不世故。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知世故而不世故,就是外表圆润懂世故,内心方正不圆滑,将原则与妥协巧妙地糅合在生活里、工作里。
华为老总任正非写过一篇《管理的灰度》。他提出:一个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知道妥协,但永远坚守自己的价值体系。就像任正非,融洽于世故,却超然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