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语文能力的人,并不代表是一个有语文素养的人。一个有语文素养的人,不只表现出很好的语文能力,还有很好的道德涵养。
一个写作水平很不错的人,文字里温文尔雅豁达宽容,生活中的他,有可能也是如此,有可能并非如此。
一个朗读水平很高的人,舞台上的朗读催人泪下,舞台下的他可能是个谦谦君子,但也可能道貌岸然,判若两人。
一个人字写得漂亮的人,身边的人可能很喜欢他,也可能谈起他就摇头,此人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中间有一道坎,“言行一致”“为他人着想”,一个字:“德”课上的“做人”,也许跟所教的内容有关,也许跟所教的内容无关,它跟老师眼里有没有“育人”,有没有“教育”有关。课堂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举一动所表现出来的“德性”,推给班主任,推给德育处,那么语文课即便上得催人泪下,那依然是“学科教学”,那依然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而不是“语文素养”。无数看琼瑶书的人,都掉不少的眼泪;要命的,据说希特勒看话剧,也是经常掉眼泪的。
谈“核心素养”,无法避开“核心能力”。一个好人,有了好的能力,那就是一个有素养,有教养的人。一个好人,有了好的语文能力,那就是一个有语文素养、语文教养的人。语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我们的寻找的答案是“关键期的关键能力。”
小学六年跨度最长。初中只有三年,高中只有三年,本科也只有三年,第四年都在实习、找工作。六年里,学生的心智、情智变化也最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关键能力”,很不一样。
低年级的语文关键能力是“朗读和写字”,中年级的语文关键能力是“朗读和理解”,高年级的语文关键能力是“默读和表达。”低年级,每一篇课文都读好了,写字姿势对了,写字习惯好了,有时间带着学生听故事朗读,多好搞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抓住关键期的关键能力的语文老师,多好的老师。
中年级朗读有了低年级打好的底,老师稍加提示、稍加示范,学生就能读的不错。重点要培养孩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从“朗读为主”转为“默读为 主”要有一个过渡期、适应期。朗读比重下降,默读比重上升。
语文的阅读十分重要,在低、中、高年级都起至关重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应把阅读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