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人——既识得揾钱,又识得叹世界;既善于传承,又善于创新…
柑普,是柑普茶的简称,它是以云南普洱茶和新会陈皮结合而制成的一种茶。柑普既有陈皮的果香和陈香,又有普洱的茶香和陈香,又发挥了新会陈皮特有的“中和、理气”和普洱的消滞开胃的功效,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了新会特有的名贵茶品。
新会人闲适的茶生活
近年来,你若走进新会城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会见到经营柑普的大小商铺。商铺里香气扑鼻,各种品牌、规格、包装和档次的柑普应有尽有。他们除了满足本地人的需求外,大部分是通过网商,将柑普发送到全国各地。
而等到柑果上市的季节,新会的各家各户,便忙着把柑果买回家,有剥皮收藏的,有用来制作柑普的,以留作自家饮用或送给远方的朋友。
平日,人们喜欢约上三五知己,泡上一泡柑普,一边品茶,一边聊天,放松自我。柑普的茶香与果香,让人津津乐道;休闲、清静的生活方式,又让新会人的生活过得自足和写意。
新会柑普有上百年历史
所谓柑普茶,并不是简单地将陈皮和普洱混合在一起这么简单,如果这样的话,可有上千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茶经》里就有橘皮煮茶的记载。而作为新会人独创的“柑普”,却有一个复杂的制作过程:将柑果切开口,将其肉掏空,保留果皮空壳,再填入普洱茶叶,盖回“盖子”,变成了“茶果”;将“茶果”晒干或烘干,陈放、包装。
你别以为,这种柑普是这几年才创制出来的。其实不然,据说这种茶是由清朝道光年间新会良溪村的一个进士罗天池始创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罗天池1805年生于新会棠下镇良溪村,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道光廿七年(1847年),罗天池在云南因回人事件辞官回新会棠下良溪村,并从云南带回了当地的普洱茶。
回乡的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就在书房内看书品茗。妻子忙用陈皮煮水准备给他服用,但他却以为妻子煮的水是开水,便把它倒进茶壶里。这才发觉这是镇咳、化痰的陈皮汤,倒了可惜,就啜了一口,顿觉淡淡的陈年柑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上心头。喝了几杯,便觉得咽喉舒畅,咳痰少了。第二天,罗天池又叫妻子煮陈皮水给他泡普洱茶。连服两天,咳也止了,痰也没了,觉得心中的郁闷仿佛被陈皮和普洱茶洗了去。自此,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欢加上一些陈皮泡着喝。
后来,罗天池又和亲朋好友一道,慢慢地将大红柑挖肉填茶,一个便于储存、携带、冲泡的“柑普”就这样制作出来了…
传承与创新的“小青柑”
在一般情况下,制作柑普用的是大红柑或二红柑。确实,这类柑普保有一定的价值和市场。但这些柑果制作出来的柑普在冲泡时,有它的不便之处。比如每次冲茶,要将柑果撕开,把一部分茶叶和果壳掰到壶里去,而剩下的茶果要另行包好以留作下次再用;大红柑果皮柔软,糖分多,也不利于柑普的制作、储存和销售。
于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会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发现用小青柑制作的柑普,每个柑普正好冲出一泡茶,且皮味更加浓郁,茶香更加清爽。同时,又使小青柑早采摘、早制作、早上市…
大红柑普与小青柑普并行不悖,满足了不同爱好者对茶品的要求,而且生意做大了,钱也揾多了。这,就是新会人之所以为新会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