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陈默老师讲“青少年心理发展及心理问题应对”为主题的直播,有以下几点收获:
1.了解了当今孩子的特点:高自尊感和弱现实感。
高自尊感是指当今社会信息量大,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作为师长应该尊重孩子,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和配合。另外,师长要让孩子什么样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惩罚,也就是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
弱现实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群体游戏严重缺失,他们从而失去了一个疗愈自己各种创伤的极好方式。和孩子们比起来,我们的童年真的很快乐。回想我们的童年时代,放学后呼朋唤友,操场上,小树林里,同学家,到处是我们的身影。玩的游戏也有很多,跳绳、跳皮筋、踢沙包、玩弹珠、下五子棋、河里游泳、滑冰、在田间小道跑步……物质虽然匮乏,但是我们的日子过得真的很轻松和开心,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
群体游戏是化解情绪和疗愈各种创伤极好的方式。一个孩子被父母骂了一顿后,跑出去跟小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那么他被骂的愤怒或者难过估计都会烟消云散。而现在的孩子正好缺的就是这种群体游戏,他们的悲哀是很多是独生子女,即使出门玩,有时候也很难找到玩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压力、坏情绪等就缺少了一个缓解和疗愈的机会。
弱现实感的另一个原因是父母剥夺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锻炼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似乎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父母从孩子上学、放学接送到衣食住行都是无缝对接,导致很多孩子只会做题,不会生活。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作为父母要学会示弱,刻意地创造出一些机会,锻炼孩子生活的能力。比如做一顿饭,计划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寄个快递等等。
2.当今师长的特点:高焦虑感和旧教育观
家长和教师的焦虑无处不在,他们不断地催逼青少年要好好学习,催逼的严重后果就导致孩子神经失去弹性。神经失去弹性的孩子会出现学习没有主动性、厌学甚至辍学等问题。
师长的教育观念陈旧。父母们经常会哟说花了多少多少钱让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你要努力,不然对不起我;我卖掉了一套房子让你读书,你一定要考上985或者211.……这种教育观念是很陈旧的。我们为什么要孩子,是因为我们有爱,才让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这让我想起纪伯伦著名的散文诗《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作为父母,让我们首先做好自己,减少焦虑,更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改变旧的教育观,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用爱、信任和尊重去滋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