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怎么变优雅?这是电影《刺猬的优雅》留给我们的疑惑,也是电影教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看门人勒妮是一个又老又胖的寡妇,在高级寓所里,她是人们眼中的隐形人,而她也恰到好处的伪装着自己作为看门人的言行——表现冷漠,不苟言笑,生硬,像一只刺猬一样不让别人靠近。然而这个刺猬般的女人,却有属于自己的一扇门,门后是一个书房,她会在书房里看书,喝茶,吃黑巧克力。书房是她热忠的世界。
13岁,因为太聪明而被大人当成问题小孩的帕洛玛,觉得活着无意义,决定在生日那天自杀。生日还没到,她却发现看门人勒妮与众不同,她看到勒妮刺猬表面下的优雅,所以她和新来的房东小津格朗说勒妮绝不是她所表现出来的样子。而小津格朗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勒妮,于是他约勒妮吃饭看碟,他没有把她当成地位地下的看门人,而是将她当成平等的人,在小津格朗的感染下,勒妮放弃自己刺猬的优雅,开始去爱,结果却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
而那个一心求死的小女孩,在经历勒妮的死后,不禁感慨“原来就是这样吗?一切哑然而止,这就是死?再也见不到你爱的人,再也见不到爱你的人!”当然这个一心求死的小姑娘最后肯定会放弃自杀!
越是年轻人,越是心灵脆弱,往往更容易因为一点心理或外界的刺激而倾向于死亡。小的时候,被老妈骂的太生气,有一次竟然想死了算了,还真的想好怎么死,结果刚离开家,走到寻死的地方,就听到老妈赶来找我的呼喊声。于是又默默的跟随老妈回家!那个时候,和小伙伴交流发现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想法,被父母骂或者有什么不愉快就会想到死……
这种想法现在想起来也只是觉得幼稚。“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看看身边的人,越是不经世事的人,越容易将情绪放大,越容易悲观。而那些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很少将开心不开心挂嘴边,更多的是做而不是说。就事论事多于情绪的诉说。你看年轻人动不动就说什么人生意义,说兴趣,成熟的人只是低头做事,很少去说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为什么?因为经历的多了,自然将自身的喜怒哀乐看淡了。
小女孩在13岁想要探寻活着的意义,注定是无意义。还好,勒妮的死亡给她上了意义重大的一课。杨绛面对迷茫的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你的问题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这不是一个年轻人的问题,而是无数年轻人的问题。刚上大学的外甥女问不喜欢目前的专业怎么办?这个专业以后不好找工作怎么办?要不要读研,读研出来年龄太大,成家太晚怎么办?她还只是刚大一,这个专业的课都没有上几节,就想了这么多!我只能说,先把该上的课上好,吃好,玩好,留下的等发生了再说!
我们将太多不该考虑的问题早早的纳入自己的计划,青春又如何能尽兴,还没开始就被一个个无解的问题摧毁了。就像小女孩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在否定鱼缸中小金鱼的人生,进而否定自己的生命。当她最后从勒妮家拿回被她扔到马桶中,如今却活的好好的金鱼,小女孩一定在反思自己给金鱼的人生下的论断!对于小金鱼,鱼缸的世界不算小,有水有空气还能自由的游弋,透过玻璃缸时时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这足够了。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思维。
勒妮的前50年,兢兢业业当看门人,小心翼翼看书,伪装着自己的爱好,小津格朗的出现打破了她的伪装,她放开自己,决定去爱,即使遗憾的意外离去,但她是带着爱离开的。就像小津格朗说的“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勒妮,你死前那刻在干什么呢?你准备好要爱了”。所以,即使勒妮死了,但小女孩和小津格朗并不绝望。因为她曾和她们爱过。
劳伦斯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结局是杰拉尔德因为没有得到追求之人的爱而死去。伯钦和厄秀拉说到杰拉尔德的死时,他说他曾想给予杰拉尔德爱,可是他拒绝了,所以当杰拉尔德死去,他就是真的离开,给留下的人带来绝望。厄秀拉问他“如果死的人是我,你会绝望吗?”
“不会,因为你爱过。换成死的人是我,你也不会绝望,因为我爱过你,即使我死去,我也永远和你在一起。”
是的,死亡带不走爱,所以即使死去,那些曾经爱过的人也与我们同在。当有人离开,他很快会被曾经认识的人遗忘,除了他爱过或爱过他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家庭中有人去世,往往朋友邻居很快就会忘记这个人,可是家人却不仅不会忘记他,还时时想起。因为他们曾经爱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