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 62 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加班”文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席卷整个互联网企业,有单双休的,有开展1246的,居然还有推崇996的,曾经遇到过最“敬业”的领导,每天下班后等9、10点钟天黑透了,开车走公司过一下,看看哪层楼的灯火最亮,以此来判定哪个部门最努力。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只看加班时长来判定一个团队是否努力,就太天真了。如果是富士康类型的流水线制造型企业,按件计数的,在流程固定的前提下,加班确实能提高产量,所以他们估计不仅仅是996,至少都是三班倒,停人不停机的运转,这种加班可以等同于努力,因为产出提高了。
而软件企业,属于创造性的行业,不是简简单单地统计工作时长,就能计算出产出增长比例的。
我认为,判定部门努力与否或者个人是否用功,不是看工作时间或者是加班时长的,而是应该看同等时间内产物的数量和质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A在8小时内开发了3个功能模块,B每天加班4小时,3天才完成了同样的3个功能模块。你能告诉我B比A努力吗?
我一直都不鼓励强制加班或者营造加班文化,企业文化应该是以目标结果为导向而创建的正向的、积极的一种工作氛围和引导,加班这东西虽不能算消极的东西,但也还不至于能提升到文化一说。
加班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主动加班,二是被动加班,前者是需要被引导和鼓励的,而后者是需要减少和支持的。
我们先从起因上来分析一下这两类加班的不同:
被动加班:
原因一:因为自己白天8小时的工作效率低或外界因素干扰较多,而无法按计划完成任务,所以需要加班赶进度。
分析及建议:这种情况就别抱怨任务多时间短了,请自我分析一下,找出效率低的原因,纠正并改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少此类加班的时长。
原因二:不是因为你的主观原因导致的,而是因为你的上游缺乏规划和流程,比如产品需求没有规划,需求质量不高,时间又延迟,导致开发工期被压缩,测试时间被压缩。
分析及建议:如果你能反作用于产品,改进整个产品研发流程,以此来减少你被动加班的时长,这是最佳也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如果不行,那你只能回到第一种,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来减少被动加班的时长。
主动加班:
原因一:你需要公司的环境才能进行的某种学习或者研究工作,比如安全测试、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持续集成环境的搭建等等。
分析及建议:做好计划,将当天必须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在8小时内迅速解决掉,保证自己在加班的这几个小时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或研究当中,而不需要分心兼顾项目上的任务,否则就浪费了这段宝贵的“加班”时间。
原因二:首先这类任务必然不是常态化的,需要跟被动加班里的原因二区分开来看待。比如现网事故或者市场运营的某次紧急需求,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更新或功能上线。
分析及建议:在平日的工作计划中做好预留,来应付此类的任务。同时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不断地总结分析此类任务,通过开发新的工具或改进某种方法来提升此类任务的执行效率。
通过上述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两种加班最大的区别:“被动加班”时长的增加,跟个人能力的提升没有正比关系。而“主动加班”时长的增加,跟个人能力的提升成正比关系。
所以,站在团队管理者的角度,我认为正确的加班文化应该是鼓励增加主动加班时长,而提倡减少被动加班时长。我不希望团队成员每天都陷于无休止的被动加班当中,无暇去规划自己的主动加班,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升值机会。
作者简介:14 年测试经验 + 11 年项目管理经验 + 11 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