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总幻想着有这样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水果,有香蕉,有苹果,有橘子,有梨,我想吃什么就随意地从树上摘下来,而且只要种一棵树,就能吃到很多种水果,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
事实上,这种树根本不存在。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并不是我们想让某个事物是真的他就一定能变成真的。
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可以坦然接受。然而,对于其他许多事情,一旦人的头脑里产生了某种想法,就很难拒绝,总想着会有奇迹发生。
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难免会痛苦和焦虑,甚至万念俱灰,而这种想法也不会立刻消失,这便是人生的痛苦。
一、欲望和追求
人一旦想要得到某种东西,就算现实生活跟我们说不可能,也不会让欲望彻底消失,反而会让这种欲望更加强烈。
对于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样,随着事件的推移,他对一切事物的渴望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他可能对自己说,这种得不到的东西是他最不想要的东西。在事实上,他内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东西。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永不放弃的决心,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心理,才使故事不断发展下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碰得头破血流,但也丝毫不能阻止主人公去争取实现目标的机会和可能。
尽管这个过程是艰辛的,痛苦的,一波三折的。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信念,才使主人公坚持下去,直到有了最终的结果,哪怕结果是失败的,也无怨无悔。
如果一个人能够立刻放下自己内心的某种欲望,不再产生任何想法,那么故事就不会发生了。
二、场景描写
通过场景描写,我们可以找到了主人公错误信念扎根在大脑中的某个瞬间。
事实上,这种错误信念在主人公的头脑里任意生长,时时刻刻控制着他的行为,使他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错误信念还不断发展壮大。
主人公的愿望和错误信念,从那一刻起,就与主人公的生活纠缠不清,就这样让我们来到了故事的开头。
事实上,这种错误信念时时刻刻影响着主人公的生活,使他陷入到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中不能自拔,也深深地影响着他未来的生活。
一些场景能够为故事提供有效的、详细的、具有启发意义的素材,不仅蕴含着主人公的世界观,还包括了具体的记忆和想法,以及促使他做出行动的思想观念,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场景也有助于我们建立贯穿整个故事的因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创造一些关键人物,这些人物可能在故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或是正面角色,或是反面角色,但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主人公建立他的世界观。
这些角色可能刚开始与主人公关系很好,但不知道从何时起,出于什么原因,他们与主人公的目标背道而驰,甚至产生罅隙。他们可能会刻意隐瞒了什么,从而造成彼此间产生了误会,让人惋惜不已。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些误会的存在,才使故事不断推进,持续向前发展。
三、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说到底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他讲究因果报应,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有一些坏人经常做坏事,却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一些好人时常做好事,却总得不到善意的对待。这让人觉得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也让人对生活中的善恶产生了某种怀疑,认为社会是不公平的。
这种现象不仅生活中有,在故事中也特别常见,甚至得到了不断夸大。作者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营造一种场景和氛围,让矛盾更加突出,情节得以推动。
在与故事相关联的前提下,创造一些主人公过去的瞬间,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故事的蓝图。
在我们要写的场景里,这些瞬间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主人公的过去,还可以掌控主人公的现在,昭示主人公的未来。
实际上,许多场景在小说中以碎片或者闪回的形式出现,虽然没有真正展开情节,但已经让我们进入了正式的写作状态。
通过场景描写,使我们更加关注到事件是如何影响主人公内心的。主人公是怎么想的,怎么理解的,在事件的激发下又是怎么做的?这些在场景描写中都要一一呈现,而这些也正是故事能够吸引读者注意的地方。
许多时候,读者总是和主人公的思想是同步的,仿佛他自己就是主人公。想主人公之所想,急主人公之所急,与主人公共同思考,在严峻的形势下做着艰难的决定,产生了能够遇见并期待的结果。
这种状况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如果身处艰难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做?从而把我们置身于故事当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共鸣。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