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林接到大林电话,又让他回家相亲。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同意回去。但要等到业务上的事安排好,三天后才动身。
对于回老家相亲,郑树林早已麻木了,在帝都摸爬滚打的五、六年中,每年回老家四、五次,有时,回家一趟,还不止相亲一次。
别的不说,这几年坐绿皮火车回老家。火车票就集了四五十张。
叔叔和余小玲家住隔壁。对于待字闺中的大侄女。他也很着急。小玲叔叔对哥嫂讲了男孩家情况。
虽然兄弟多,父亲已去世,兄弟分家各自单过。男孩在县城依靠自己的能力买了房子,现在还在外面做生意。
如果他俩有缘份,相亲成功,小玲也有自己的工作。还怕以后日子过不好呀!只会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玲叔叔分析的有道理,两个人在农村生活过。都吃过农村的苦,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到县城生活还惧怕什么呢?
相亲的日子定在四月下旬。地点在余小玲叔叔家卫浴店。余小玲的服装厂,离卫浴店不远。
余小玲在服装厂是做流水线工作,请假特别麻烦。也不知道这次相亲能不能成功。所以就定在早上上班之前,和郑树林见面。
那天春光明媚,余小玲长发飘飘,踩着自行车。春天温柔的风中飘动着喜悦。她按约定时间来到叔叔家卫浴店。
一位小伙子和一位老太太在叔叔店内,看见余小玲进门,小伙子看了一眼小玲,旁边老太太满脸皱纹笑开了花。
叔叔和婶婶立即作简单介绍。这是郑大妈和郑树林。这位是我大侄女,余小玲。互相打招呼问好。
从外表看,两个人个子还比较般配,郑树林个子高高的,有点瘦。
男女相亲第一印象重要,更重要的是两个人要有健康的身体,靠谱的人品。还有俩人是否有缘份继续发展。
简单聊几句后,余小玲赶着去上班。匆匆告别。
郑树林和母亲也告别小玲叔叔和婶婶,来到自己县城的房子,看看装修进度怎样。
中午吃饭时间,余小玲去叔叔卫浴店,婶婶告诉她,对方男孩看上了她,可以继续交往,并留下了手机号。
那年代,流行大砖块式的大哥大手机,挂在腰间是时髦的象征,当年郑树林花了壹万多块钱买的大哥大,因为生意需要,方便订货。
余小玲也同意与对方交往,或许挑剔多年,别无选择。可以和郑树林互相交往,互相了解。
下午,余小玲提前下班,郑树林在服装厂门口等他。
两个人见面后,先找一家餐厅吃晚饭。点菜,女士优先。他把主动权让给余小玲,作为工薪阶层知道自己挣钱不易,郑树林做生意,挣钱也不易。随便点了几个菜。
初次见面很尴尬,共同的话语不多,两个人就像闷罐子一样简单的一问一答,然后低头吃饭。
吃完晚饭,郑树林提出,去商场买点礼品,同余小玲一道去她家。
“那不行,初次见面就去我家,不行,不行”余小玲坚定地拒绝。
“那我什么时间可以去你家,看看你父母”郑树林问余小玲。
“不是今天,我们双方接触一段时间,有一定了解,再去见双方家长”。
两个人约定去县城公园走走。县城不大,饭店离公园不远,只需步行几分钟。
公园里灯火明亮,不是周末,游人不多,俩人并排走着,郑树林打开了话匣,先聊自己的家庭。
聊他一大家人。兄弟七人,自己是老小,聊自己在帝都做生意,聊他人生经历,聊自己熟悉的话题,滔滔不绝,让余小玲感到,郑树林前后判若两个人。
余小玲也讲了自己的现状。父母是农民也是手艺人,裁缝。家中姐弟四人,余小玲在家排行老大。下面两位弟弟和一位妺妹。
初中毕业后,跟母亲学习裁剪知识,进了这家外贸服装厂。
几年前,花伍仟元买了城市户口。在劳动局工作的表哥,帮余小玲在服装厂转为大集体正式员工。
余小玲家除了叔叔一家开店做生意,大多数家人和亲戚是农民。或者在县城上班,对于在外地做生意的经历很有新鲜感,也很好奇。
从小生活在农村。孤陋寡闻的余小玲,平时两点一线简单生活,整曰和流水线同事交往,郑树林的人生经历,对于余小玲有一股神奇的吸引力。
在公园玩了一会儿,他们要步行到服装厂门口,郑树林骑着自行车送着余小玲回家。
还没到村口,余小玲让郑树林停下自行车,她自己骑车回家。让郑树林打的士回县城。
两个人确定可以互相交往。郑树林在县城住了三、四天后,急着帝都生意,回帝都。
临走前一天,郑树林提出给余小玲买一部手机,方便俩个人互相交流。
余小玲是位传统女孩。从小父母要求她,不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
小玲婉转拒绝。作为女孩,还没定下终身大事,不轻意接受男方贵重礼物。作为工薪人员,身上挂着大哥大手机,不符合自己普通工人身份。
余小玲拒绝接受礼物。对于两地谈朋友,怎样方便沟通。有两种办法。写信或者余小玲去县邮政局,给郑树林打电话。
经余小玲解释,郑树林安心回帝都。
这次相亲成功,但并不一定能代表恋爱成功。
此后将近一年时间,郑树林每两个月回一次老家县城。和余小玲保持互相了解、沟通。双方向着结婚方向发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