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粤西的风俗,要结婚的人,不管是自己谈的对象还是还是别人介绍的,都要找个正式的媒人。媒人的选择是非常谨慎的,一般是双方或者一方熟悉的人,或者一方的远房亲戚。媒人关系一旦定下来,就转变成了亲戚关系。旧时候媒人对婚姻的影响很大,除了婚前的牵针引线,婚后媒人还起到婚姻生活矛盾的调解作用。所以大家对媒人都是非常尊重,逢年过节也都会拜访自己的媒人。
普及了一点风俗知识后,咱们接着聊正题。
我父母的媒人我也叫姥姥和姥爷,姥爷早些年走了,姥姥今年八十六了。老两口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有四个儿子,我叫舅舅。二舅舅在广州做包工头,挣过大钱见过世面,其他三个舅舅在村里做农业,脚踏实地,都是村里过得较好的家庭。春节前姥姥不幸中风病倒,由于病发在夜里,早上才发现送到医院急救,命是保住了但半脑阻塞,身体有半边没有知觉。姥姥生病了,四个舅舅都回到身边,姥姥无法自理,都是几个舅舅轮流照顾生活起居,毫无怨言。
春节前陪妈妈回乡下看姥姥,老太太还很精神,小舅舅扶着坐在床上,还能认出我们来。老太太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衣服很干净,床前放了个火盆,屋子里很暖和。其他三个舅舅和舅妈都在跟前围坐闲聊,场景自然温馨。
从姥姥家出来,虽然担心姥姥的病情,因为感动于几个舅舅和舅妈的孝心,内心还是充满暖意。姥姥终有一天会离去,但我相信她会在幸福中离开,并不感到悲伤和遗憾。
2.
姥姥家门口有户人家,是妈妈熟悉的人,我们路过的时候,一位跟妈妈年纪相仿的阿姨,跟妈妈聊了起来。我打了声招呼就到一旁待着,心想不要影响她们叙旧。过了一会,妈妈让我等着,她进去看看一位长辈。这户人家的房子很小,门口的两旁堆着凌乱的农具和干柴,门窗锈迹斑斑,看得出久未修缮的痕迹。门前孤单一棵菠萝蜜老树,尽是孤枝残叶,这户人家日子过得应该相当拮据。
大约一刻钟,那位阿姨送妈妈出来了,寒暄几句后,我们就离开了。路上妈妈跟我说,在这个阿姨家看望了她的婆婆,也是卧病在床的老人,晚景很凄凉。儿子都在外面工作忙着挣钱,儿媳妇照顾老人很不到位,屋里都是臭气熏天。妈妈关心几句留下一点钱,就忍不住离开了。
"我觉得家人还是比钱重要吧",妈妈说完这句话,一路无语。
3.
昨天中午给女儿剪指甲的时候,老妈在厨房忙前忙后给一家子准备午饭。忽然有种感慨,父辈都是在为儿孙忙碌,我已经记不起儿时父母为我剪指甲的场景,父母老去的时候,我能否想我给女儿剪指甲一样,给他们剪指甲?我们老去哪一天,我们的儿女是否记得我们给TA剪指甲的情景?是否会一样的照顾老去的我们?我们习惯于理所当然接受父母的付出,在父母眼里,或者在我们自己心里也是这样认为,我们永远是个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也就是我父母这一代人,非常重视传统教育,尤其是是尊敬长辈这一点上。"百善孝为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我记事开始,这些都是爸妈挂在嘴边的话,而且他们身体力行,在日常的生活中尽量满足长辈的心愿,悉心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
我们这一代恰逢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参加工作的一代人,大多是农民进城和小城市到大城市谋求发展的一代人,在城市里没有基础,靠自身的能力才干安身立命。基于这种情况,很多人没能跟父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逢年过节的相聚也很难保证,更谈不上照顾日常的生活起居。即便遇到父母生病,以工作忙碌不尽义务和责任的也大有人在,有的人甚至把赡养父母都当做负担。而多数父母也从不计较,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再多的想念也都深埋在心底,再艰难孤单的日子,都只会对远在外地的儿女说一句:
“你放心吧,家里都好,要好好工作”。
所以,很多时候,亲情就像单向车,从父辈驶向儿孙,从不求回报……当父母老去,我们能否像照顾儿女一样去照顾他们,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回报同样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