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在《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中这样说:“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评课大体上也是如此。如果心无诗意,就很难发现课堂上流溢的美,哪怕只是一点点;如果心无智慧,就不要指望对课堂中闪现的灵光能做出会心的响应。从根本上说,所评之课不过是关照自己灵魂的一面镜子。在评课中,你在发现他人的课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一句话,评课就是评自己。”
此段话让我深有感触,让我突然想起来罗曼罗兰曾说过,读书就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检查自己。确实,读到这样的语言文字,我是激动的。虽然,这样的文字是王崧舟老师所写,也是我无能力写出来的恰似我的肺腑之言。记得上次,我校举行语文、数学老师评课大赛,我作为一个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记得那天下午,好似如经历人生中的一次“大考”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我聚精会神,我认真记录课堂教学的环节,我认真记录李老师的课堂教学的语言,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动态,我更关注着学生,关注着学生的活动,我甚至关注着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写评课稿时,坐在大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我静思,我又似乎没有任何评课的思路;我似乎有点彷徨,我不知所措;但是,当我将李老师的那节课“放电影”式的在我大脑里过了几遍时,我似乎跳出了课堂教学的圈子,我好像一个观课堂风景的游客一样,我竟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仿佛看明白了些什么。评课时,我根据课堂中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一贯的经验,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同时,我也引用了王荣生教授评价一节课的较高标准:“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列举例子,我指出李老师的课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我同时指出李老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为什么是不足,有什么依据,有怎样的改进建议与意见。对于我来说,评课大赛的结果很理想,我很幸运得了第一名,这是我赛前没有想到的,也是我没敢想的。我知道小小的荣誉不足挂齿,但是对于一个参与活动的“当事者”来说,这至少是一次激励,收获了一个大大的“被肯定、被认可”。话说,我是踏入教育行业的一位老教师,但是教语文仅仅有一年的时间,所以说,在语文这片天地里,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手”。正因为自己喜欢语言文字,喜欢语文,喜欢“舞文弄字”,喜欢写点日记,喜欢抄点笔记,更喜欢读点儿书,有时候,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语文的老朋友一样,竟有一丝丝的“沾沾自喜”常溢心头……
时隔不几日,我再次有幸参加了神木继续教育学校举办的在店塔一小的“送教下乡”的活动。活动中,听课、评课,我们依然认真对待。记得那天下午评议店塔一小马老师的课时,我们先讨论,又征集小组意见与建议,大家都非常认真对待自己的分工,后来我代表小组准备发言。看着散落在我面前大家的那些建议与意见,我的内心里总飘浮着那么几分“不得劲”。因为,那天我们小组分到的评课的维度是“关注学困生的问题”,可能处于匆忙与慌乱,我们小组的成员都陷入了“学困生”的圈子里,以至于我们都似乎离开了“学困生”就不知道如何评价这节课了。也就在那一刻,当我静思时,我的内心里的那份“不得劲”溢满我的心间,我甚至想到了张校长在学校活动中提到,如果一节课的大框架有了问题,你谈那些衔接不自然之类的话还有意义吗?是啊,如果这节课的整体环节的设计有问题的话,那么,不要说是学困生,就是好学生学起来也是费力费时,且学习效率是要大打折扣的。有了这样的思路后,我与小组里就近的成员,表达了我这样的想法合适吗?得到了各位高手语文老师的肯定后,我就以这样的思路展开了我的评课内容,简单列了提纲后,上去评课围绕主心骨自由发挥,可以说是“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那次评课的语言应该确实也不错。记得那天早上活动结束后,永兴学校的崔惠等三位老师,跑过来加了我的微信,并要拍照看看我的发言稿,还说:“马老师,你讲得真好!”后来第二天,神木四小的王静芳老师也与我交流时,狠狠夸了我一番,当然,校内的美女老师们也是把宝贵的机会让给了我,并把最高的赞美送给了我。我是一个好满足之人,所以,听到了那么多“好话”,我真的是高兴了好一阵。
也许,这一次两次,以至于很多次的活动并不能带给我什么样实质性的收获,但是,就此而已,我很知足。看似小小的“沾沾自喜”的行为而已,但是在我心灵的深处,那是一次次的成长,是一次次努力之收获,那是内心的充实,是内心的丰盈,更是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尤其也算是我越来越自诩“享受教育”的利器。
评课,就是在评自己。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