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感悟—来访者
两位老师如同我的镜子,让我更好照见自己。反思觉察如下:
1、 事情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奔着解决事情而去,而非去更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刘老师一直在说要先关注到人,而我只想怎么快把问题解决了。这样的心态下,无异于又给对方加压了。让对方觉得我更在乎她做的事情,而非她这个人。再想想是什么让我有这样的自动化思维模式,我彷佛找到了答案,或许我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长的,也习得了这样的模式。
2、 觉察自己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确实比较弱,可能活得太自我了。相应的好处是,我不是很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自己就少了很多内耗,或许这也是一种潜意识自我保护的方式,自动屏蔽了很多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如何做到既能顾及到他人的感受而又让不会让自己卷入太多,消耗太多?还需要不断去成长、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量。
3、 我和孩子思维模式、认知模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她能很清楚的看清我,而我却捉摸不透她的想法。我更希望她能跟我清晰、明确的表达需求、想法,有的时候她是这样的,但有的时候又语言又止,更希望我能理解到她,这对我来说有点无所适从,雾里看花的感觉。或许就这个点我能找时机和她多一些交流。这件事情上你希望我怎么做更好些呢?表达我希望在我不清楚的时候她能很明确的告诉我。好奇是什么让她不能这样清晰表达呢?
4、 跟对方沟通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而非自己觉得正常的方式。孩子希望我能没有任何情绪的表达、沟通,在我的认知里,强烈的情绪让人不能很冷静的思考,而有些许情绪并不影响沟通,人又不是冰冷的机器,有些情绪也很正常。写到这里,我试图着去感受下,当对方有点小情绪跟我表达的时候,我会是什么感受呢,想象了几个场景,如果是同事、父母、朋友等,感受也确实不太好。我也更希望对方能好好跟我说话,而我更多是考虑了自己的感受,自己说得爽,有点小情绪也被自己合理化了。感觉那样的认知如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这点上我应该更多向孩子学习,她是怎么做到即使对对方有不满却能不带情绪的沟通。我是通过学习才意识觉察知道的点,而孩子却早就已经做到了,有些地方孩子是我的老师。
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