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考场写材料作文,难度较大,年级印发了九篇范文,分数都在50分以上,都各自有精彩之处,值得借鉴。原不应苛求太多,若要作为最优秀的范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推几篇有讨论价值的文章。欢迎发表意见。
(一)反向立意
别让保护变成束缚
高一(5)班 陈婧
一位驴友在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平静古朴的村落,并摄下照片发布于网络。照片中幽美的自然景致令不少网友心驰神往,而这位发布者却迟迟不肯透露村址,这令不少网友心生疑惑。在一片力挺于质疑之中,我则认为,保护最初的美好固然可贵,但让人们“走进”古村落同样也是一种保护。
驴友发布照片的机缘,或是为风景所触动的分享之情。我们由此可以了解,他并非意在完全隔绝村落与外面的世界,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体味这种惬意闲适的“陶翁意景”。
若是如此,他为何不大方地透露古村落的地理位置,而令一众热切的心仅仅贴着冰冷的屏幕汲取丝缕向往?是为了保护,让古村落在热闹繁华之中保留独处一隅的平静。如今,不少古村落活跃于各大荧屏,吸引无数游人竞相游览。网络的发达,与城市居民对自然村落的无尽向往,无不推动着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而这之中,诸如平遥古城、凤凰古城、丽江古城的一系列古村落摇身一变,成为游客络绎不绝的热门旅游景点。随之而来的是当地经济的腾飞,村民逐渐充裕的口袋,还有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与一去不返的宁静。这是驴友们所担忧的,也是深处古村落里淳朴的人们所害怕的:商业侵扰文明,带来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古村落旅游业的机遇。黑龙江漠河县、贵州玉屏县等脱贫榜样依靠着因地制宜的旅游产业发展,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这让我们明白,游客的到来远不仅是他们自己繁忙生活的调剂,“返璞归真”心愿的满足,更是促进古村落发展的推动力。细看那些恍如桃源的风景,在村民安然自在生活的背后,还有略显颓态的建筑,缺乏内生动力的经济体系,亟待一股新生力量去调动、助力。而广大网友所代表的游客群体,正充当这这样的角色。
一味的将古村落与商业、城市、网络隔绝,造成古村“落”,不仅落后于较发达的经济体系,更严重的是落后的与时代浪潮,到固步自封的地步去了。驴友保护古村落的本意是好的,但在做法上却缺乏一些长远的考虑。这样的保护,或许会成为一种束缚,阻挡了古村落重焕光芒的脚步。
对于古村落来说,一种不成为束缚的保护,除了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采取积极的措施之外,还需要当地政府、居民不忘初心,承担起保护历史、保护生态自然的责任,以可持续发展为旨,促进旅游业、文化、自然有机结合,留住绿水青山。作为网友、游客,在领略景致时同样要心存敬畏,保护自然,文明出行,让古村落得到最“舒适”的保护。
(二)正向立意
这两篇,你更喜欢哪一篇?
别去古村落
高一(9)班 郑希盈
一个神秘而幽美的古村落,是要对外开放抑或是独享安然?放出照片的驴友选择了保护这一份不为人知的自在,引起四方众议,或不满,或赞同。而这一次,我选择了站在这位驴友一边,与他共同一起,把真心交付给这个村落。
因为不忍破坏村民生活的安然。外者入村落,势必打破那一方宁静。也许不再安静,也许古朴典雅的房屋会更改,也许一切被迫套上现代化的标志。《桃花源记》中也曾有这么一群古朴的村民,可当渔人带着太守手下入侵桃花源时,他们却带着桃花源一起消失。这是陶渊明想要保护桃源人生活的做法,可现实毕竟非文章,村民又要如何面对,回不到过去安宁生活的困境?
因为不忍看一方美景被毁灭。网友心生向往而欲观之,可观后呢?曾几何时,珠穆朗玛峰远观静穆极美,谁又能够想象白雪上竟是堆积的层层垃圾,污水遍地呢?又是什么时候,美丽被与“景点”、“商业”等词语勾结,于是美好的村落里大肆改造,浓烟四起,上方蓝色的天空变成乌黑色,动人不再。不忍看到环境被污染,不忍看到美丽变得商业化,沾染金钱气息。
因为不忍看古老文化的遗失与损坏。建筑虽颓态但仍隐隐透露出当年繁华,这些古朴典雅的建筑背后,必定有着一段深沉的历史吧。岁月的沉淀,也许这些建筑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不想让它的命运,如那雄伟蜿蜒,静息盘旋在北京城中的长城一样,上面刻满了“XXX到此一游”的符号;又不愿让这座城的精神,如那些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般,渐趋浮躁,淹没在喧嚣的尘埃中。
何以支持驴友?因为不忍,不忍,不忍。两个简单的字背后,寄托着我们对这个古村落一腔美好的情思。愿其民永居安乐,而无外来纷扰;愿其景永葆青春,而无污秽入侵;愿其精神文化代代相传,而不被渐趋同化。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使我们的脚步快跟不上的时代,我们如同古人陶渊明一样,期待着在这个浮躁而繁华的世界里,仍留得一方净土,即使不知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也可以安放我们对美好的憧憬。
古村落,就是这样一个不知名字,不知地点的地方吧。所以努力地,让它默默地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生存,而不去打扰它,破坏它,大概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保护,是我们留住美好的最好方式了。
别去古村落。
留一份宁静来灌溉美
高一(11)班 吕丞骐
驴友发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上的图片,在数据通过光纤迅速发向世界各个角落之时,人们看见了这座古朴幽静,坐落着古建筑的美丽村落。对拒绝分享古村落位置的驴友来说,我想这并不是出于不愿分享的私信,而是我身价赞同的一种对幽静古村的珍爱和保护,挽留一份宁静来灌溉美。
在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地生根发芽、一批批落后村镇将目光移向发展和追求,大力开发当地旅游业,在收获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让许多城市游客走入了田园牧歌的如画美景。然而在此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开展也出现许多乱象。大量游客的涌入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乡村环境和特色建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总量突增的生活垃圾和人流产生的基础设施需求,为当地本来就不够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施加巨大压力,往往增加生态恶化和古建筑受损的风险。同时,游客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对本地人民的民风民俗、村落传统造成影响和冲击,造成双方的误解和矛盾,快速发展的、收益更高的服务业在游客经济推动下落户乡村,可能吸引大部分年轻一代,使传统手工艺、本地非遗技艺后继无人。在这,游客群体带来的外来文化是否会渐渐使本地文化被抹去或消亡,亦是引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这位驴友发现的古老村落,没有强大的环境支撑能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较匮乏,村民习惯着纯朴恬静的生活。游客的进驻和涌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难免造成破坏,古建筑群被人为破坏或商业化,淳朴民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份古朴宁静的美便烟消云散了。
我想起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高度的商业化让这里周围高楼林立,食街遍布,满街是讨巧取乐游客的“冒牌”黄包车夫,各色新巧却华而不实的祈愿器具,批量生产而滋味寡淡的灌汤包,让这条石板街上充盈着商业气息,不复为科业祈福、望孔尊警顽心的肃穆古朴。偌大庙宇,再无一处能静心寂语、虔心祈祷,这是旅游经济的商业化造就的景象。我也想到喜马拉雅圣洁而高耸的白雪,在驴友和探险者踏过后遗留满地垃圾,喜马拉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它像一只吞下大量塑料垃圾、被绞缠得奄奄一息的搁浅鲸鱼,将来也将永远对人类关闭通向自己的道路。这是游客涌入对生态的破坏与践踏。
繁华热闹固然是一种美,游人往来、游憩嬉戏,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然而良莠不齐的开发手段,难以管控的游客行为素质,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不希望受到打扰的自然生活促使我们保留一块宁静之地,用远观和欣赏来保护这份难得永恒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