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播两年,2017《变形计》借助网络平台回归,5月6日第一期节目《青春的名义》正式完结。
身为城市主人公之一的陈新颖人气仍居高不下,粉丝量已经超过200万大关。
纵观前十二季节目,参与《变形计》的城市主人公无一列外收获诸多人气迅速走红。
极具代表性的例如李宏毅、杨桐、韩安冉等人,其粉丝数动辄高达几百万。
而这一季首播的主人公陈新颖更是可以用“爆红”来形容。
不仅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榜,直播观看量轻松破千万,更有粉丝直接找到陈新颖的学校只为见上一面。
这也让很多人质疑,《变形计》是否存在削弱教育意义?
作为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以网络播出的形式重新回归观众视野。
节目组制作一些“噱头”来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任何一档节目都会有时长的限制,不可能把每一个镜头都展现出来,节目成品必然会舍弃一部分真相。
与其说是节目效果在削弱教育意义,我更同意的是网友在拒绝讨论教育。
不得不承认我们把关注过多地放在了“网红”身上,用当下的娱乐方式来对待这个节目,比如制作表情包,乱组cp等等。
这些叛逆的城市少年被称作是“网红界”的一股清流,时髦的装扮加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与温暖,霎时让无数粉丝圈地自萌。
城市少年初次体验干农活,巨大的生活差异令他们在适应过程中显露出的一点点笨拙都变得无比可爱。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当然,参加《变形计》并非一劳永逸,我们也不能要求来参加这个节目的孩子最后一定会变好。
的确,人在受到很大打击的冲击时会冷静下来反思过去,但是这种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也许并没有节目效果渲染的那么夸张。
这个节目的初衷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但把初衷传递给观众的过程中并不简单,观众的自主选择性也许会让一个节目完全背离初衷。
但总体来说,《变形计》并不是要捧出网红,也不是给一个农村孩子编织出来一个短暂的美梦。
它应该坚持最初独特的互换方式,反思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带着它最初收获的荣誉继续不忘初心的走下去,毕竟我们都希望这个国家的少年能负担起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