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戒365训练营极限挑战第77篇
于无意中看到这首小诗,便很喜欢,先送上
唐朝女诗人李冶的《八至》诗: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喜欢文学的人也都喜欢古诗词,那是古人的文学,比白话文更显典雅高贵的气质和内涵,短短几十字,就可把人生哲理、柔情蜜意甚至政治抱负囊括其中,且讲得玄妙,讲得婉约动人或慷慨激昂。诗词读来朗朗上口,记忆犹新又意犹未尽,它还要讲究韵律与平仄,韵律还好理解,平仄在我看来是极高超的技艺,怎么可以将艺术性与韵律平仄兼顾,我一直不能参透其中的奥妙。所以我读诗只是读着感觉好,却不知好在哪里。不过这也不影响我欣赏诗词的美,反而因祸得福,更关注诗词的意境与文采。
今天想说这首李冶的《八至》,这首诗初读似非常简单,没什么特别精彩绝伦的立意,像题目提到的一样,它只是提到了八至,至有最的意思,最远最近,最深最浅,最高最明,最亲最疏,连通假字呀,特指啊,典故啊什么的都没有,一日了然到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可你细品,却发现这首诗是辩证思维的极致发挥啊。
如果我说它是在讲感情必经之路的两个极端,不知道能得到多少认可?在情感的两端,一端的薄,另一端的厚,其间的区别却是山高云阔了。无论友情还是爱情,最远最近都是人心,用情最深最浅分不清,最高最明或许如日月般海誓山盟,又或许凉薄到冰冻人心。最亲最疏都是夫妻关系,这最后一条也最值得一道,夫妻关系好,亲情浓如血水,自然就是至亲,若貌合神离,怕是没有比这更悲哀的关系了。如今的社会关系,这样的辩证似乎稀松平常,但在唐代,一位女诗人,讲出这样深刻的哲理,怕也是性情中颇通透的人了。若是浅显的道理,用精简的语言说出,也是不一样的味道,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首小诗的原由了。
既然喜欢诗人的诗,就有些好奇诗人是什么样的人。度娘一下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唐朝著名女诗人,著有《明月夜留别》《八至》等作品。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合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李冶后为女道士,晚年被召入宫中,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
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所以十来岁便被送入道观中成为一名女道士。长大后她依然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之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早早便名扬四海。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闻知她的诗才,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后传因诗被唐德宗扑杀。
李冶的诗情感表达直率,多有人名地名标注,突破一般女诗人的内敛含蓄园囿。她对爱情大胆追求,对友情与爱情都有很清醒的认识,就本诗中至亲至疏夫妻一句,也道尽人间夫妻感情真实面目。相较于古代女性依附于男人生存的现实,更有女性意识的复苏,真抒胸臆,率直豪放,不能不说是一个另类。且不说唐代女道士或是女诗人社交,就算当今社会,女人社交多了也会有风流之嫌,李冶却似不是一般的豪侠之气,不拘一格,在诗情、才情、哲理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也足令后人敬仰了。
最后,送上另两首李冶诗作,供大家欣赏: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
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
云间水上到层城。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
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
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
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
弦肠一时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