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一:笔触细腻,镜头感张力很强。
鲁迅先生在开篇通过对“太阳”、“沙土”、“狗”、“乌鸦”等物象的呈述,将夏日午间的燥气和懒散的氛围呈现在读者面前。夸张和联想用得巧妙,比如说道“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与隐隐听到铜钱相击的声音便忆起了凉爽润喉的酸梅汤。这就很容易让人进入阅读的状态,就仿佛已是只身站在了场景中,感受到干燥的天和街边的叫卖声。
再比如,先生对于各色人物的动作描写也是细致又有趣,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说“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及“同时,从他肩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就像是在看场电影,脑海里不禁就闪出这样的画面来。
角度二:镜头转换自然,多场景转换,多人物出场。
鲁迅先生让故事发生在一个街头,这里人物众多,又嘈杂。但先生处理得很妙。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这是卖包子的胖孩子人物出场的镜头。和开头对场景铺笔很融洽地衔接上,不显突兀。接着又通过胖小孩的视角,引入了巡警和被当街示众的犯人以及众多围观的乌合之众。
胖小孩像掷在墙上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飞到马路那边,紧接着更多人都围了过来,秃子,红鼻子胖大汉…….
后来先生又通过在围观的人群里“补上缺位”的方法来加上新的登场人物。比如“工人似的粗人”因被秃子盯着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很快“一个挟洋伞的长子就来补了缺”,虽是轮番转换,但是读者不会有眼花缭乱之感。
角度三:极简极精极准直探本质的用词展示
《示众》里出现的对话不多,但各个都是含金量超高。
比如胖小子在一开始就吼着的“嗬阿!馒头包子咧,热的……”后来在结尾又出现类似的“热的包子咧!嗬阿!……刚出屉的……”前后相互呼应,就好像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条线索,被摆在末尾,看似平淡如常,读起来却不是滋味。平淡如常是胖小孩的,是属于围观的群体的,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普遍常态。却让今人读起来不是滋味,感受到他们麻木的精神世界和那种灰暗压抑的氛围——人人都身处危险的稀泥里,却不自知还在冷眼旁观他人的惨遇。
再比如当人们看到有车夫被撞到在地,同声喝彩“好!”,居然还真的吸引过去几个看客。简单一个“好!”字,已足够引人深思良久了。
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通过简练的言语,毫无保留地揭露出那些看客的精神世界。可谓字字珠玑了。
除了对话上的简练,先生对人物的刻画也是恰到好处。虽然人物众多,但是文章并不存在谁主谁次之说,先生对每个角色的描写都是通过极简的手法,点到特点即止。不用细致到让读者能想象出人物的模样,但是一提某处读者便会知晓。这也是先生的高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