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通译】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也没吃饱过。
【学究】
在周礼中,丧礼是很重要的礼节。八十而终为喜丧,之前而终皆命丧,孔子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那时候几乎都是哀丧,所以去参加丧礼是很悲伤的事情。
那么在这样的气氛中吃饭能吃饱吗?一是准备饭食为逝者路上所用,生者不能占而食之;而是在这样气氛中情绪是悲伤的,难以品味饭食的味道;三是参加丧礼不是为了去吃东西。这就是丧礼之要。所以孔子说在丧中无法饱食的原因,可见孔子特别注重丧礼。
【原文】(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通译】
孔子在一边吊丧而不歌唱。
【学究】
丧礼之哭是一种礼仪,哭而悲伤,一边安抚一边哭诉,是对逝者的告慰和祈祷,孔子在这里特别演示丧礼的真实场景。古时歌是唱,是一种欢喜时的情景;頌是敬,是一种肯定的嘉许;泣是悲,是一种伤心的表达。所以古人对文字的表述何等精确,来不得半点差池,否则会贻笑大方,被人认为不懂礼仪。
【原文】(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通译】
孔子对颜渊说:“用时就执行,不用时就好好收藏,这种做法只有我和你可以做到是不是呀。”子路问:“老师您带兵打仗,会和谁合作呢?”孔子说:“那些靠暴力打仗,死都不怕的人,我是不愿意要的。那些遇事临危不惧,谋定而后动的人才是成就功业的人。”
【学究】
这里又说到打仗的事了。孔子自诩自己和颜渊是能做到静如止水,动如脱兔这样的心境和能力。这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呢?接下来的对话就清楚了孔子的治军之道。
孔子说打仗不与有勇无谋之人为伍,而只愿和那些谋定而后动的人在一起打仗。从这一点说明孔子是一点不懂军事之道,充其量孔子只能做一个政委之类的角色,一定不是统兵之人。战有谋有勇,缺一不可,唯有量才而用,方可决胜千里之外。这一点和管仲相比,自然相形见绌。
【原文】(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通译】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道义而可求的话,我虽然作为下手也愿意跟随;如果富贵不可求,那我就做自己喜好的事了。”
【学究】
孔子又说到富贵与道义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富贵合乎道义就可以为之求,不必在乎地位的高低,正所谓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这里说明孔子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何必跟财富过意不去呢?只要主义正,何必假正经。
那么孔子求财之道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财富不合道义,宁愿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愿刻意而为之,也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气,这是孔子的立场和原则。
懂得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才是真正的仁德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