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后,为什么要继续返回校园读书,重返校园后是什么感觉?”大家尝尝这样问。
我也这样问自己,对于“为什么要继续返回校园读书”,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冥冥中有一个催促我去做这件事情的力量,这或许就如算命先生所说,“你的命里就是规定我要去读很多书,你不去读的话,清华也会发通知书给你,录取你去读书”,不料,我真的来了清华大学。
重返校园是什么感觉?
我来自偏远的小镇,乡下的人们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一辈子也基本没有走出过大山,最多也就去过省城看病。在这个有一点封闭的小社会里很难有人理解在大都市工作那么好,工资那么高,怎么不思量着娶老婆买房子,还跑去读书。大家表面恭贺,其实内心是在说,“书呆子只能读一辈子的书,读那么多的书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娶老婆”。
上海的同事和朋友们的看法却略有不同。有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羡慕可以抛开工作,鼓起勇气去继续深造;有的人也觉得这样脱产两年,未必有用吧;也有的人认为能去名校留学,也太装逼了,回来光吹一吹就能捞个好职位。
到了学校,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的本科生。他们不好奇那些已经成家立业,年近不惑之年的博士生,到是很好奇我这个工作三年为什么来念研究所的硕士生。比我年轻却比我高一级的同学都羞于我叫他们“学长”。
在我们的观念里,人就应该从幼儿园读到大学再出来工作,或者幼儿园读到研究生再出来工作,或者幼儿园读到博士生再出来工作。总之,工作之前就应该读完所有你计划要读到的学位,工作了就不应该再返回校园读书了,不然“那么老还去读书,很丢脸”。
其实,职场生活、婚姻生活和房奴生活在未来有那么多个两年,为何不能拨两年到校园生活?
重返学校的感觉还是很奇妙。
说实话,在上海这等大快节奏的都市工作的小白领,大家都要背迫很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和经济的压力就如三座大山直逼脑门。重返校园,我感觉仿佛能离三座大山远一点。三座大山在所难免,多给我两年时间,或许我能更好的扛起它们;或者两年后,那些对于我已经不是山了。一直在瓶子里面跳,永远不知道跳出瓶子的感觉,我期待瓶子外面的感觉。
这几天体检、报名和交材料等,面对着这群本科应届毕业生的面孔,有的娇嗔状,有的不要打扰我状,有的话唠附体,有的只爱观望,有的学霸气质逼人,有的明显不自信,还有的是“爱操劳、爱服务”状......和大学刚入学一个样,同样的是“你是哪的?”、“这个怎么填?”、“你去我也去!”、“你叫什么名字?留个联系方式吧”、“学长,这个怎么弄?”、“学姐好辛苦!”、“这个老师好不好?”、“毕业难不难?”、“我们学校名声怎么样?”、“图书馆怎么进去?”。
对于邻里,我并不太想和他们争执“读书有用还是无用”,也不想跟同事和朋友们畅想毕业后的薪资及工作,因为日子过得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对于现在的同学们,你们没变,我却变了。